在湖北省通城縣關刀鎮棋盤村三組,成片的梯田種滿了中藥材。 『在基地干農活每天能掙100塊,還包一頓中餐,一個月下來能掙不少呢!』正揮舞著手中鋤頭除草的貧困戶王愛梅說,這田間的綠苗是寶貴的中藥,得了政府的支持,這幾年大伙兒都忙起了中藥材的生意。 通城因其適宜中藥材生長的氣候條件和地域優勢,被譽爲江南『天然藥庫』。近年來,隨著對本地中藥資源的不斷挖掘,在這座天然藥庫中,快速興起了一大批中醫藥企業,中藥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帶動5萬多農民參與,惠及3000多戶貧困戶,全產業鏈產值超20億元。 挖掘資源 變優勢爲產業 今年39歲的潘成明是土生土長的棋盤村人。他自16歲起便走南闖北,外出務工。2016年,潘成明萌生了返鄉開發中藥材基地的想法。 『在外工作時間長了,我有了點積蓄,加上從小就知道家旁邊的山上有不少中草藥,政府又支持老百姓們種藥材,我便下定決心回家把中藥種植做起來。』潘成明說。 通城的中藥材資源有多豐富? 『藥姑山上百草全,只差甘草與黃連』,李時珍爲編寫【本草綱目】,足跡曾踏遍了通城的藥姑山。這便是他給出的答案。 早在1993年,通城縣就被評爲『全國中藥材生產收購先進集體』。縣衛生計生局局長雷明順介紹,通城素有中藥材種植傳統,藥材種植面積年年增加,年收購中藥材達1000噸以上。 相比藥材種植,天然藥材更是通城縣的絕對優勢。現代藥物資源普查發現,這裡野生中草藥品種占到了全省藥用植物總數的近一半,盛產黃精、白及、七葉一枝花、鉤藤等名貴中藥材。 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通城縣順勢而爲,提出了『綠色崛起、中藥振興、萬眾創業、城鄉融合』的戰略目標,領著百姓們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 政策支持 推產業上規模 2017年底,潘成明籌措了100萬元資金,流轉了村里100多畝閒置土地,種上了70畝野生鉤藤和30畝黃精,帶頭在棋盤村有聲有色地搞起了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潘成明算了一筆帳,野生鉤藤有雙鉤和單鉤之分,藥姑山的鉤藤多爲雙鉤,品質和產量都聞名全國,一畝鉤藤就能賺個七八千,收益相當可觀。他打算今年再新增100畝地,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 爲了給百姓們築牢『保障線』,通城縣先後制定出台【中國·湖北藥姑山(通城)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6)】【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總體規劃】等政策規劃,成立了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每年還撥款2000多萬元支持產業發展。 『政策支持,資金獎勵,藥農配合,通城縣的中藥產業迅速壯大起來了!』 通城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明燈感慨,通城在兩三年時間內便已初步形成了以『雋六味』(黃精、重樓、白及、白朮、金剛藤和鉤藤)爲主,其他適宜種植品種爲輔的格局,已擁有國家級中藥產業化生產基地1個,發展了163個種植基地。 通城縣還著力提升中藥材精深加工水平,延長產業鏈條,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當地。最近,通城與康美藥業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在道地藥材種苗培育和種植基地建設、中藥科研和藥博園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雛形漸顯,一批醫藥企業相繼入園。 產業扶貧 讓百姓得實惠 讓百姓得實惠是通城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初心。 『縣政府每年2000多萬元的專項經費中,有1600萬都發給了中藥材種植戶,種植面積最多的家庭領到了將近5萬元的補助。』通城縣藥姑山省級自然資源保護區管委會規劃發展科科長李風雲介紹,2017年通城縣就建立了財政獎補機制,對中藥材原種繁育的農戶、合作社等,建成10畝以上標準化種苗繁育基地,出圃率達到80%以上的給予一次性補貼。通過政策引導,中醫藥產業帶動了5萬多農民參與其中,中藥材發展惠及3127戶貧困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869元。 爲了讓中藥材產業帶領村民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潘成明一刻也沒閒著。他張羅著村裡的10餘戶貧困戶到他的種植基地做農活,手把手地教他們中藥材種植技術。 『貧困戶們現在都成了種植方面的能手,今後在村裡的支持下,他們也能開始自己種植藥材了。』潘成明信心滿滿地說,今年將繼續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幫助更多的貧困村民過上好日子。 在確保廣大藥農利益的同時,通城縣還成立了醫藥行業協會,爲近3萬名藥商『安家』,醫藥總部經濟由此起航。目前,有近千個品種在醫藥總部進行銷售,銷售額達21億多元。 通城縣委書記熊亞平說:『我們力爭到2021年,全縣中醫藥產業龍頭企業達到20家以上,中醫藥產業人才達到1萬名以上,中醫藥營銷總額達到200億元以上,中醫藥全產業鏈產值向300億元進軍,打造全國中醫藥產業大縣。』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