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傳承·中華文明保衛戰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9-5-10 22:11|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2315| 評論: 0|原作者: 孫光榮|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3版

摘要: 編者按:萬古基業之振興,必出自雄才偉略之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為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刻闡述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怎麼看中醫藥、怎麼定位中醫藥、怎麼發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編者按:萬古基業之振興,必出自雄才偉略之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為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刻闡述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怎麼看中醫藥、怎麼定位中醫藥、怎麼發展中醫藥、如何保障中醫藥發展』這一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中央關於中醫藥工作的思想寶庫,引領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奮起前進。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是當下和今後一個時期,中醫藥人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首要重任。

國醫大師孫光榮堅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形勢,密切結合中醫藥工作的實際,提出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三大攻堅戰——傳承、融合、創新,並深入闡述其旨、其理、其法。今起分三篇連續刊登。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關於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一系列的重要指示,通過認真學習領會,發現其關鍵是明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新時代的五個總概念,這就是現在和未來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定海神針:

一是對中醫藥學的地位與作用給予了總界定——『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二是對當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形勢做出了總評估——『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三是對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了總方向——『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四是對發展中醫藥事業提出了總任務——『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五是對發展中醫藥事業提示了總思路——『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把發展中醫藥事業納入了國家戰略,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統籌推進,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國人大通過、習近平主席簽署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建立了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向世界發佈了【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2019年國務院組織有關部委開展了中醫藥工作實地調研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具體意見。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的認識高度、關注深度、推進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引領着、標誌着、督導着中醫藥事業發展進入新時代,走上新征程,邁開新步伐。

中華興,中醫興;中醫興,中華興!新時代的中醫人、中國人,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學懂、弄通、做實』,為振興中醫藥、為建設『健康中國』、為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勇於新擔當,敢於新作為,作出新貢獻,創造新輝煌。我們必須乘勢而上,是因為『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體現了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大有可為。要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提升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康復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這就必須『大學習、深調研、細落實』。看過去、看現在、看未來,當前及今後一個很長時期,傳承、融合、創新必然是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三大攻堅戰,一定要同心協力打好這三大攻堅戰!關鍵點在這裏,難點在這裏,發力點在這裏,着力點也是在這裏,落腳點還是在這裏。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中醫藥學之所以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豐厚精純的診療技術,具有『個性化的辨證論治、調治求衡的防治原則、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的五大特色和『臨床療效確切、用藥相對安全、服務方式靈活、費用相對低廉、創新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的六大優勢,是因為中醫藥學具有壯實的、深厚的、牢固的『根』——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的維護和保障人類身心健康的理念與方法,沉澱在汗牛充棟的中醫藥文獻和歷代中醫藥學家臨床實踐經驗之中,這就是發展中醫藥事業取之不竭、推陳出新之源頭活水。

傳承,是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所依存的核心。中醫藥學相較於其他學科更強調傳承,其根本原因有三:

一是文化底蘊深厚穩固。中華文明開啟於上古炎黃,世世代代繼承發揚,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陰陽平衡的整體觀、統一變易的世界觀、義利相濟的人生觀、仁者愛人的處世觀、貴中尚和的價值觀之中華文明六大核心理念,深深滲透在中醫藥學之中,一以貫之地、相對穩定地延續,經世累積,形成了博古通今的中華民族獨有的醫藥學智慧,跌宕起伏傳承至今,獨具特色,生生不息,惠澤世界,偉大恢弘。所以,中醫藥學既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唯有傳承,才能培元固本,牢牢地保有這條『根』。

二是學科形成千錘百鍊。歷代中醫藥先賢很早便意識到醫藥學的複雜,其內涵包括人與自然的相通相融關係、心理與生理的統一協調關係、疾病與健康的博弈辯證關係等等。因而,面對高深莫測的醫藥學問題,中醫藥學講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追求儘可能還原醫藥學的本真,在不斷防治疾病、維護健康的進程中,匯聚儒家、道家、佛家的養生理念和方法,累積歷代中醫藥學家經過千錘百鍊的實踐經驗。因此,傳承就成為面對、破解醫藥學難題的匯智聚力的最好方式。唯有傳承,才能使中醫藥學閎中肆外、源遠流長。

三是繼承方式保真務實。中醫不僅在臨證時堅持以人為本實施辨證論治,在學術繼承上更選擇依靠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著書立說,將源自臨床實踐的真悟、真驗、真知以人為載體代代相傳,形成了獨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學術經驗傳承方式,使之保真務實、代代相傳、源清流暢。唯有傳承,才能延續中醫藥獨特的診療技術、提高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能力。

如果沒有傳承,就不能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如果沒有傳承,就不能叫做中醫,也就沒有中醫。故曰:傳承,是中醫藥事業圖生存、謀發展之根本。

我們還必須從『文化自信』的角度進一步認知:中醫藥學以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為基礎,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成為獨具特色優勢的醫藥學,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以人為本』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蘊含着豐富的中華文化精髓,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燮理調平的『中和觀』、養生防病的『未病觀』、因時因人因地制定治療方案的『制宜觀』等中醫理念,既可用於臨床,以『中國式辦法』利於救死扶傷,亦可用於治國理政,以『中國式辦法』利於民富國強。所以,中醫藥學是中華傳統文化應用於實踐的最好範例,是中華傳統文化智慧歷經千百年傳承能在醫學臨床中經反覆實踐而效驗非凡的最佳證明,是中華文明孕育了中國古代科學而又反哺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也由此使得中醫藥學立足於醫學實踐而又能啟發施政、啟迪文化、激發智慧、開拓思維、修養德行。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文明之代表性碩果,作為中華文明寶庫之鑰匙,唯有堅持傳承、大力傳承才能最大限度地繼承與發掘中醫智慧,也才能儘可能深入、徹底地繼承中華文明、保護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文明。所以,傳承中醫藥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傳承中華文明。

傳承,是創造的基礎,是創新的本源,是發展的根基,是事業的命脈。主要可在以下六個方面加強中醫藥學的傳承:

一是加強中醫醫德的傳承。醫學發乎仁心,『仁德』是中醫藥學的核心價值,更是每一位中醫人的立足之本,是我們傳承中醫所不容缺失的初心,是中醫踐行不能丟失的魂靈。因此,可以探討、制定、宣傳、試行、考核【中醫醫師規】,將『大醫精誠』的中醫醫德傳承到全國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生產機構和全體中醫人,防範、杜絕假中醫、假中藥,防範、杜絕借治病救人之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天怒人怨的行徑,進一步改進、改善中醫藥行業的生態環境。使之立新規、樹新風、展新貌。

二是加強中醫醫道的傳承。形而上者謂之道。道,是學問至高的智慧與規律所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藏經】開篇就指出:『人之動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驗於天,知天者必有驗於人。天合於人,人法於天。見天地逆從,則知人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變,皆天地陰陽逆從而生。苟能窮究乎此,如其神耳!』在傳承中,只有追求道之所在,才能大啟哲思、洞開智慧。因此,可以試行進一步發掘、整理、提煉中醫醫道的實質內容,加強集中輪訓、跟師學習,強化文化修養和醫道修為,使中醫人將中醫傳統的『燮理陰陽、調平致中』冶煉成為全體中醫人的思維模式,不斷強化中醫思維的傳承。使之啟醫智、鑄精神、顯靈光。

三是加強中醫醫學的傳承。在知識與技術的傳承中窺測古人的學習智慧、感知智慧、研究智慧,由此來傳承治學方法,體悟醫學思想,這是中醫人提升學識、鑽研學問的重要法門。『我國的醫藥典籍博大精深,要做好系統挖掘、整理和利用,對散存在國醫大師、老中醫、老藥工手裏的中醫藥精髓進行搶救式保護』。因此,可以進一步加強中醫古籍整理、文獻研究,在高等教育中提高中醫藥經典理論研讀、經方應用傳承、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的比重,使全體中醫人真正掌握『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中醫藥學思想的精髓,真正能夠在臨床實踐中善於『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真正能夠善於『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辨證論治,真正能夠做到『心中有大法,筆下無死方』。而不是掛着中醫的牌子、不走中醫的路子。使之求本質、循規矩、彰特色。

四是加強中醫醫法的傳承。『無規矩不成方圓』,但中醫有中醫自己的『規矩』、成的是中醫自己的『方圓』,中醫通識通用的藥從方用、方隨法出、法因證立、方證對應等,就是中醫的立法組方的規矩。因此,可以進一步通過發掘、整理、傳承、科研、驗證,建立中醫本身的規範、標準、治法、治則,使中醫的辨證論治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試行分科、分批重新審視、修訂、重建各種中醫的規範、標準、路徑,探尋契合中醫本質、符合中醫學學科規律、彰顯中醫學特色優勢的真正範式,而不是模仿、套用、攀比西醫診療、科研、評價模式。比如,僅僅是提取藥物成分並不能全面代表中藥的性味功能;任何一個經方、時方、經驗方也不是僅僅適用於某一種病證的治療路徑;任何一種疾病在各個病程階段中也不僅僅是同一個『證』。所以,中醫必須有中醫的『規矩』,這如同絕不可用釀造威士忌的標準釀造茅台酒,也絕不能用研製巧克力的規範研製茯苓餅的道理一樣。我們必須明確:創建中醫藥臨床、科研的範式目的之一,是為了促進中醫學術進步和事業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便於形式主義的管理;創建中醫藥臨床、科研的範式目的之二,在中醫藥領域是為了國際向我接軌,而不僅僅是為了我向國際接軌。使之守獨立、探新路、求良法。

五是加強中醫醫術的傳承。提高臨床療效是硬道理!但提高臨床療效的根本是遵循指導診療的學術思想,因為學術思想是醫學實踐的精髓,是中醫在不同時代、不同氣候、不同地理、不同環境面對不同人群、針對不同病種進行診治的指導性綱領,是中醫人醫學實踐過程中必然遵循之圭臬。因此,可以在現代中醫學教育基礎上進一步融入師承教育、繼續教育乃至終身教育,使古代名醫和近現代老一輩中醫藥學家的診斷、治療的方法、技術、方藥以及傳統的、優秀的中醫醫德、醫風、醫術、醫文能夠真正做到後繼有人;同時,大力、深入普查各級醫院的中醫優勢病種以及各企業的優勢中藥品種,利用大數據分析、綜合、歸納,遴選出國家級、省市級的名醫、名科、名院、名藥、名店、名廠,與『岐黃工程』等專項對接。使之承血脈、樹典範、明優勢。

六是加強中醫醫器的傳承。形而下者謂之器。器,是實踐應用之工具。中醫藥之器即是中醫學醫療實踐的方藥技術與器械,是每一個中醫人臨床所必須掌握和運用的利器,是踐行中醫藥學的行為體現。因此,可以通過科研,在發掘、整理、驗證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技,對中醫診斷、治療(特別是中醫外治的器具)、中藥各種劑型、少數民族醫藥的特殊診療器具的製造方法精研、傳承。使之續古器、創新器、利醫術。

中醫藥學的生命力,就是要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而要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只有繼承好,才能發展好;只有發展好,才能利用好。

毋庸置疑,當前及今後一個很長時期,傳承是中醫藥學術進步的前提,傳承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源泉。因此,中醫藥學傳承,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核心工程。說到底,中醫藥學的傳承,實質上就是中華文明保衛戰,也就必然是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第一大攻堅戰。(孫光榮)

(A)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