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祖先。炎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文化、祖文化和主导文化。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的基因,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它为团结海内外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 炎黄文化的时代价值 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炎黄文化作为力量,具有历史、时代、民族、世界、有形、无形、生命力,除了自身的精神特质之外,还有以下独特的时代价值。 坚定的文化信心。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关注炎黄文化进行研究,明确说明炎黄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炎黄精神与中华精神的关系、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从本源和根源出发寻找力量,可以通过文化自觉、自重、自觉促进文化自信。 培养主流的价值。 文化是价值的载体,价值是文化的核心。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文化产品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它能潜意识地启迪人们的思想,培养道德操守。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吸收炎黄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炎黄文化促进从文化形态向价值形态的转变,形成价值观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培固民族精神。自古以来,以炎黄文化为龙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可摧折、难以磨灭的精神维系。炎黄二帝在创造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基因炎黄精神。深入挖掘炎黄文化中的精神财富,深入了解时代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炎黄文化的研究逻辑 文化的力量是贯穿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子午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为了更好地治理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我们还需要积极总结我们古代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探索和智慧。炎黄文化代代相传,并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近年来,炎黄文化的研究力度频繁,炎黄文化的传承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分裂主义、原始主义、孤立主义等问题也出现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定位炎黄文化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并在以下几点进行解答。 专业化研究。从新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将炎黄文化研究升级为“炎黄学”,解释系统科学研究和炎黄文化的价值观、思想主张、文化命题等,在《学》中整理学界关于炎黄文化的基础知识结构图,推进炎黄文化“再生发展”,在《学》中构建炎黄核心学术研究的生产力。 时代化演绎。 与时俱进,贴近时代需要,以全面的历史辩证、客观、科学、礼让、尊重的态度对待炎黄文化,将新时期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扬弃、继承、转化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动炎黄文化的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当下。 大众化传播。 自主创新语言表达,深入解读炎黄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的内情、鲜明的特征、进步观念,精炼炎黄文化,进行“精炼”、通俗化“改变面貌”、形象化“加工”,深入解读抽象的深奥面纱,还原其具体真实的真实身份,让更多的人了解炎黄文化。 炎黄文化的教育方式 炎黄文化研究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服务于修身养性的根本任务。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了“培养新人承担民族复兴的责任”的思想。习近平表示,培养新人,是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意识、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培养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探究炎黄文化育人理路,要在教育特别是在是高等教育中贯彻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努力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育人。 学科和育人一直以来都是相互依赖的。《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学科化“是功能性的适用,是由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文化教育、科研、优秀人才的环节等好几个阶段组成的多维使用价值辩证统一体系。要建设炎黄学科,要把炎黄学从“学之学”转变为“学科之学”,从“知识逻辑”转变为“价值逻辑”,把人们心中的炎黄情结和以炎黄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等以科学研究系统的学理为基础,通过系统化学学科的构建,对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建设。 教学育人。 教学是一种德性实践,其本身功能在于育人。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知识”。要充分发挥炎黄文化的教育作用,还必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推进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中国文化公开课”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教学标准意识,促进炎黄学习引入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及时有效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集中、系统、持续地传播炎黄文化,明确炎黄文化的起源、发展趋势和基本趋势,阐释其独特的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特色,使炎黄学习文化能够不断接近青年学生,为培养新一代人提供持续的精神寄托。 教材育人。 教材是规范教育、育人育才最主要的具体化,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哪些内容、倡导哪些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彰显炎黄文化育人价值,就要以习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讲清楚”为基本原则,全面梳理炎黄文化的基本脉络和实质内涵,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形式,正确处理教材编写过程中权威性、统一性、创造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增强教材编写、推广和使用的协同作用,在教材建设中彰显炎黄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民族色彩和历史进程。同时,规范教材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理解文化变迁,接触文化脉络,感受文化魅力,学习文化精髓,为有文化的人提供丰富的营养,走向世界。 学术育人。 勤教善研,寓教于研。梅贻琦曾指出:“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二种目的:一要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大学育人的特质是学术育人。学术育人,需要有方案、有组织地开展炎黄学研究,通过考察各种文献,对各类经、史、子、集等古籍进行系统梳理,对炎黄文化源流进行发掘整合,对“颂古、信古、疑古、释古”的学术思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提炼梳理,把基本问题搞清楚,把常识问题讲明白,使炎黄文化返本开新。重视典籍文本的开放性和诠释者的创造性,从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化遗产和考古材料、出土材料的独特价值,在炎黄文化中超越时空,超越国家,具有永恒的魅力,发掘出具有现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理念。 管理育人。 文化育人并不是文化的单向传递,而是管理的多维表达。习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要运用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方法手段,将炎黄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和制度建设等全过程,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学校事业发展引入强劲动力。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大学文化精神,构建文化活动平台,创建文化实践途径,建设高雅的文化环境,以文化修养心灵,修养德性,引领时代。 (作者:李明,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炎黄学概论”课题组成员、信阳师范学院研究员)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