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飲食養生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國學新聞| 飲食養生

2005-4-21 15:25|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597| 評論: 0|來自: 美食中國

摘要: 當『基因』這一詞彙漸漸成爲流行語時,頗有爭議的轉基因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來,有關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爭議日趨激烈,令全世界高度關注。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當『基因』這一詞彙漸漸成爲流行語時,頗有爭議的轉基因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來,有關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爭議日趨激烈,令全世界高度關注。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最基本單位,記錄著生物生殖繁衍的遺傳信息。通過修改基因能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徵。轉基因食品就是對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製造出具備新特徵的食品種類。例如,人們可以用鮮魚的基因幫助西紅柿、草莓等普通植物來抵禦寒冷;把某些細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護它們不受害蟲的侵襲。用這些轉基因動植物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轉基因作物已達120多種。在美國,轉基因食品高達4000多種,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我國轉基因農作物和林木有22種,轉基因棉花已進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但截至目前尚無轉基因食品批准上市。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轉基因食品是從實驗室中走出來的,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它的安全性備受人們的質疑。
在世界上,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發展最快的國家,已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是以轉基因農作物爲原料。美國公眾接受轉基因食品的程度最高,而抗議和抵制轉基因食品最強烈的要數歐洲的消費者。據調查,66%的法國人認爲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在英國也只有14%的人接受轉基因食品。

從目前的情況看,轉基因產品確實有些方面還說不清楚。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讓人懷疑的地方。雖然轉基因食品問世5年多來,全球約有2億多人食用過,但尚未報導過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較多,據估計約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轉基因成分,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據介紹,轉基因食品的外表和天然食品沒有多大差別,它的味道與天然食品相似,或許更好一些。由於轉基因生物的產量高,它的成本相對較低。據介紹,從外國進口的轉基因產品要比國內同類天然產品便宜20%到30%。有的轉基因食品中添加了提高蛋白質、維生素含量的基因,還能給人體補充適量的營養。其實,我們中國人早就享受了雜交水稻煮出的香噴噴的米飯,而雜交水稻就是一次性轉移了無數個基因,也可以算是轉基因植物,而轉基因食品中含有的抗蟲、抗病基因對人體並沒有殺傷力。

如何管理轉基因食品?

激烈的爭論並沒有擋住轉基因食品走向消費者。爲適應這一形勢,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也於去年3月份開始實施。

在國外,出於對食品安全的考慮,許多國家尤其是歐盟對轉基因食品進行了嚴格管理。1998年4月,歐盟暫停批准15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食品。1999年該組織還通過新法案,要求所有的轉基因食品必須有明顯的標籤。韓國從2001年9月起,對所有的進口大豆、玉米以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加貼轉基因標識,並出具轉基因檢測證明。日本、美國也都實施了類似的政策。給轉基因食品『貼標籤』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作出是否購買的選擇。

我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上市態度慎重。2001年6月,我國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去年3月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是與之配套的法規之一。

我國列入第一批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有: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種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種子、鮮蕃茄、蕃茄醬。

按照規定,消費者在購買轉基因食品時,可向經營者詢問商品的性能、質地、有效期限、生產廠商等問題,經營者有義務有責任向消費者說明情況。而生產廠商則要在標牌上把產品的基本情況介紹清楚。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如果『吃』進了沒有粘貼標識的轉基因食品,可以向衛生、工商等部門舉報,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要求,對違反其規定的要進行處罰。

食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馬虎不得。轉基因食品端上餐桌,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但由於問世的時間不長,它的安全性是否可靠,還有待於時間考驗。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