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子和魯迅誰更代表中國文化?(1)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5 00:54|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676| 評論: 0

摘要: 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偶像,而魯迅則是中國近現代文化的旗幟。誰才真正代表中國?這個問題切中對中國文化再發展思考的要害――如何將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和近現代文化銜接?我們究竟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哪一面? ― ...
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偶像,而魯迅則是中國近現代文化的旗幟。誰才真正代表中國?這個問題切中對中國文化再發展思考的要害――如何將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和近現代文化銜接?我們究竟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哪一面?
――陳思和
  漢文化要復興,就必須順應時代自我更新。如果可以從傳統漢文化中提煉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價值元素,依然可以被當今大部分國人,甚至外國人所接受。
  ――陳方正
  不少學者總是更熱衷於研究古代的中國,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曾是個超級大國。但別忘了,魯迅所代表的現代文化也是漢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柯馬丁
  『孔子學院』作為世界了解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的窗口,從8年前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起,至今,全世界已有105個國家相繼設立了孔子學院及其分支辦學點,越來越多的老外主動學習漢語,渴望深度了解中國。
  近幾年來,孔子學院的發展仿佛遇到了瓶頸,老外在這裏只能學到識漢字、包餃子、打太極等中國文化的皮毛部分,在許多人心中,孔子學院甚至等同於一所『漢語培訓機構』。是認識偏差,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亟須改進?抑或是在對自我的文化認識中存在誤區?孔子學院怎樣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作用?近日,在復旦大學『價值與意義:中華文明的再認識』的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就這些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文/廣州日報記者 賀涵甫圖/資料圖片
  定位之惑
  孔子學院成『漢語培訓所』
  肩負着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同時增進世界對中國了解的使命,如今,孔子學院已在全世界105個國家紮根。相關資料顯示,孔子學院推出的許多中國文化普及的課程,已經可以涵蓋發達國家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所有年齡層。
  『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只用了8年時間』,國家漢辦主任許琳表示,『但也應該看到,這8年來,孔子學院除了在數量上不斷刷新紀錄,在教學質量和創新上卻鮮有突破。』
  許琳認為,出現類似發展瓶頸的主要問題是對孔子學院的定位出現了偏差――『如今,建設孔子學院的目的和8年前還能一樣嗎?』
  8年前,當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時,它的主要課程是『教老外識幾個漢字』、『讀些中國名著』,但到今天,孔子學院還在將這些作為課程的核心內容。『對於大部分外國人來說,他們希望得到的是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歷史,有機會去切身感受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不少老外讀完孔子學院,就直接選擇到中國做老師或者翻譯。學習漢語逐漸成為他們避免失業的一條途徑,而並非我們原本所想像的那樣,因為推崇中國的文化才學習漢語。』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思和就認為,大多數外國人只是將漢語當做一種謀生的工具。
 教學之惑 
  只教會老外包餃子沒意義
  『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裏,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教老外怎麼打太極,怎麼包餃子,但收效甚微,老外對中國文化和思想的認同度並沒有多大的提高』,陳思和認為,對老外來說,即便會包餃子,也不見得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餃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
  對此,作為孔子學院項目的主管領導之一,許琳也表示贊同,『孔子學院要從單純的漢語教學中走出來,在文化、法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加強與西方的交流,爭取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綜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據悉,早在幾年前,有不少孔子學院除了教漢語,已經開始嘗試用新的教學方式上課。在波蘭,克拉夫孔子學院近年來通過組織一系列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的文化活動,比如『春節慶典』、『中國詩歌吟賞會』以及『中國文化影像展』等,吸引越來越多的波蘭當地居民前往孔子學院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
來源:廣州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