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省丹鳳縣推出一個大規模的工程――商丹文化旅遊產業園規劃項目,稱投資112億元、歷時5年打造賈平凹作家村、商山商祖文化區和龍駒老街『三大黃金旅遊板塊』。(4月19日中國經濟網) 丹鳳縣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家鄉,也是國家貧困縣,2011年丹鳳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6億元。這樣一個貧困縣投資112億元打造以賈平凹作家村為重點的『黃金旅遊板塊』,不由讓人心生疑慮。 早在2005年5月,丹鳳縣就推出了一個占地300畝、投資7000萬元建設『賈平凹文學藝術苑』項目,但消息一經發布,許多人將7000萬元的巨額投資與丹鳳縣財政收入只有3000萬元的貧困現狀聯繫對比,一時『讓平凹和政府都比較被動』,後項目陷入沉寂。 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還知道量力而行,俗話說『鍋里有了,碗裡才有』。不知道,丹鳳縣對這個如此宏大的工程項目,做過前期論證沒有?『賈平凹作家村』是否能夠帶動地方的旅遊發展還是個問號。如若『大手筆』的項目最終無法帶動地方的旅遊產業,那麼大的一筆支出如何收回?這種投資的風險應該考慮到。 其實,在貧困縣無其他資源,當地又想發展經濟的情況下,拿名人做做文章並無不可。賈平凹成為當地的一個符號性意義也無不妥。但出了一個名作家就要建『作家村』嗎? 而且,報道中提到,這件事賈平凹本來就不同意。 其實,這樣的『作家村』本質上還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如果真能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尚可說是一件好事,倘若最終效應並不如設想一般,這樣不尊重作家本人意見而強行上馬的項目擺脫不了『政績工程』的嫌疑,而最後為該『大手筆』埋單的還是納稅人。(徐志翔)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