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膳食,就是四季五補的理論。中醫講究『陰陽』、『五行』,十分重視氣候變化對人體的關係。按季節分為春、夏、秋、冬,但由於季節較長的是夏天,故在夏天至秋天之間,劃出了長夏這一時節,從而就有了四季五補之說。 具體說,木、火、土、金、水就是春、夏、長夏、秋、冬的季節,這樣形成了四季五補與五行和肝、心、脾、肺、腎五臟的關係。古人用這一理論指導人們膳食的原則。我國元代,忽思慧撰寫【飲膳正要】一書中說:『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於溫也,禁溫飲食及熱衣服。夏氣熱,宜食菽(綠豆)以寒之,不可一於熱也,禁溫飲食,飽食,濕地濡衣服。秋氣燥,宜食麻(芝麻)以潤其燥,禁寒飲食,寒衣服。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禁熱飲食,溫炙衣服。』 忽思慧對於春、夏、秋、冬四季所宜食用的食物講得十分清楚,為四季五補理論奠定了基礎。 夏日炎熱,人體喜涼,五臟屬心,稱為清補,宜食用綠豆粥、解暑益氣湯、銀花露等。長夏。氣候潮濕,天氣由熱轉涼,五臟屬脾,稱為淡補,宜食用蟲草鴨子、苡仁肘子、茯苓包子、三蛇酒等。秋天氣候涼爽,五臟屬肺,稱為平補、宜食用參麥團魚,二仁全鴨等。冬天,氣候寒冷,陽氣深藏,五臟屬腎,寒邪易傷腎陽,此時中老年人最宜滋補,宜食用雙鞭壯陽湯、龍馬童子雞、附片羊肉湯、乾坤狗肉等。另外,還有四季皆宜的飲膳,如豆蔻饅頭、茯苓包子、人參湯元、銀耳羹、十全大補湯、健脾抄手、銀耳鴿蛋、粳米粥等。 只要我們遵照四季五補的理論,來指導人們食用飲膳,就會起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 一、四季施膳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中,已經認識到人與自然界的密切關係。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人類為了適應自然的變化,必須『順四時而適寒暑』,因此,人們既要掌握自然變化規律,又要主動地適應自然變化的特點。【素問•移精變氣論】指出:『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因此,人們在飲膳方面,也必須適應這一變化規律。 唐代醫家孫思邈非常重視食療、食養,他說:『安身之本,必須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陳紀元::『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 春天,萬物生長向上,五臟屬肝,正需補肝,稱為升補,宜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這就充分說明飲食有節,可增壽延年;飲食不節,則招災致禍。漢代張仲景明示:『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也就是說,由於四季氣候的不同,因此對選擇食物冷熱苦酸辛甘也各異。 陳直根據『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的認識,以及五味分別主於五臟的理論,指出了『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當夏之時,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氣』;『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當冬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咸而增苦,以養心氣。』陳氏認為,根據四時季節,進補其味,即不使當旺之氣過於亢盛,又不使所克之氣有所傷伐。 劉完素還提出了以臊焦香腥腐五氣助其所克之氣。他說:『是以聖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脾;夏火旺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顫以助心;所謂因其不勝而助之也。』劉氏的這一理論,對四季施膳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五宜與五味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人們所食用的食物,與五臟有着密切的關係,有五味歸五臟之說。【黃帝內經】說:『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這是古人對食物的性味所歸納出的五臟。因此,人們在不同的季節,要選用不同的食物,製作飲膳。另外,對不同疾病患者,所食用的飲膳也有不同。如『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咸,大豆、栗皆咸。』由此可見,藥膳的組合,五味與五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飲食五味如有太過或不及,必然會造成臟腑陰陽的偏盛偏衰,而產生疾病。因此,利用五味之偏,以調整臟腑之間的偏性,如用辛味藥物食物配製成的藥膳,可以散肺氣之郁;甘味藥物、食物製成的藥膳,可以補脾胃之虛。因此,五味調和的藥膳,五臟才可得以補養。【素問•髒氣法時論】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宜,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裏說的五穀,是指麻、麥、秫米、稻、豆等糧食;五菜是指韭、薤、葵、蔥、藿等蔬菜;五蓄是指狗肉、羊肉、牛肉、雞肉、豬肉等肉類。因此,人們四季所使用的主食、副食,都是利用以上穀物、肉類、蔬菜、水果配製而成。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慎如法,長有天命。』飲食的重要作用,在於『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人們四季進食飲膳時,要注意飲食有節,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否則還會帶來一些副作用;若飲食失節,嚴重者還會出現喪生的事故。【素問•痹論】說:『高粱之變,足生大丁。』【素問•五臟生成篇】說:『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因此,在用飲膳時,一定要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氣候變化情況、食物的性味等,加以選擇食用,才能收到較好的功效。 三、四季對食物的選擇春夏秋冬是自然界出現的現象。就其氣候而論,春天溫和,夏天炎熱,秋天乾燥、冬天寒冷。人們所需的營養,就必須適應自然界的這一規律,去選擇食物和藥物,如果選擇食用的食物和藥物不當,人體陰陽就不平衡,就會生病。例如,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喜涼,肉食用鹿肉、狗肉,那麼就會出現熱症。反之,冬天天氣寒冷,人體喜熱,若食用寒冷的食物,如牡蠣肉、團魚肉,那麼就會出現寒症。所以,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應注意它的性味,合理地食用。 溫熱的食物:有狗肉、牛肉、雞肉、龜肉、羊肉、雀肉、蝦肉、白花蛇肉、烏梢蛇肉等;黃豆、蠶豆、刀豆、淡菜、胡蘿蔔、蔥、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胡椒等;紅塘、糯米、麵粉、羊乳等。 寒涼的食物:有豬肉、團魚肉、牡蠣肉、鴨肉、兔肉、鵝肉等;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冬莧菜、、竹筍、黃瓜、苦瓜、茄子、冬瓜、紫菜等;梨、西瓜、柑、橙、柚、柿子、大麥、小麥、綠豆、小米、白砂糖、牛乳、生蜂蜜等。 平性的食物:有鯉魚肉、墨魚肉;赤小豆、黑豆、豇豆、四季豆、絲瓜、木耳、百合、蓮子、大棗、花菜、土豆、黃花、鴨蛋、杏仁、葡萄、桃子、無花果等。 就其根據四季服用飲膳食物來說,也是有要求的。春天食用的飲膳菜餚:有清炒竹筍、拌蝦仁萵苣、玫瑰花烤羊心、首烏肝片、丁香鴨、果仁排骨、蓮子豬肚、泥鰍豆腐、川貝雪梨等。 夏天宜食的飲膳菜餚:有荷葉鳳脯、參麥團魚、銀杏蒸雞、天麻魚頭、蟲草鵪鶉、荷葉粉蒸雞、參花鴨條、砂仁鯽魚、大蒜燒茄、翠皮爆鱔魚等。 秋天宜食的飲膳菜餚:有雪花雞湯、黃芪猴頭湯、淮藥芝麻酥等。 冬天宜食的飲膳菜餚:有雙鞭壯陽湯、杞鞭湯、十全大補湯、鹿鞭壯陽湯、烏雞白鳳湯、當歸生薑羊肉湯、乾坤蒸狗、參杞羊頭、桃杞雞卷、芝麻兔、核桃仁炒韭菜等。 唐代名醫孫思邈認為,人們應根據不同季節服用不同藥物,他指出春季宜服小續命湯,夏季宜服腎蠣湯,秋季宜服黃芪湯,冬季宜服保健藥酒。孫氏【千金要方•服食法】中說:『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矣。』 綜上所述,在不同的季節裏,人們選擇服食不同的食物、藥膳菜餚、藥物是十分重要的,才會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療、延年益壽的目的。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