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飲食養生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四季飲食食補藥膳大全

國學新聞| 飲食養生

2005-5-11 10:48|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9863| 評論: 0|來自: 美食中國

摘要: 我國古代膳食,就是四季五補的理論。中醫講究『陰陽』、『五行』,十分重視氣候變化對人體的關係。按季節分爲春、夏、秋、冬,但由於季節較長的是夏天,故在夏天至秋天之間,劃出了長夏這一時節,從而就有了四季五補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3,宜省苦增辛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要著眼於清熱消暑外,還要注意不要損傷了脾肺之氣,【千斤要方》裡說:『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養生論》裡說:『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熱也。』意思是,夏天儘管天氣熱,但人們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多吃點辛味的食物,這樣可避免心氣偏亢(中醫認爲苦味入心),有助於補益肺氣(心屬火、肺屬金、火可金、心火不亢,肺氣平和);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太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現代醫學認爲,夏季炎熱的刺激,使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內分泌腺的活動水平也有改變,引起消化能力減低,胃口不開,不思飲食。因此,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減少,胃排空減慢。

4、飲食以溫爲宜

夏季飲食一般以溫爲宜,【養生鏡】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此時心旺腎衰,液化爲水,不問老少,皆宜食暖物,獨宿調養』。此處『心旺腎衰』,是指陽氣旺而陰氣弱,食暖物,是爲了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有如何食暖物呢?養生家認爲,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是大有好處的,這樣做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如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治腳氣的功效,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食用;蠶豆粥能輔助治療水腫和慢性腎炎;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蓮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氣強質,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均有一定的療效;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最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有利於消腫、止渴生津的功能,並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銀耳粥有生津潤肺、滋陰養肺的功能,可以治療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則可治脾需所致的水腫;豆漿粥和皮蛋粥則可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5.喝冷飲的學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料走進了千家萬戶,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五顏六色的飲料,幾乎成了人們愛不釋手的飲品。一般來說,夏季氣候炎熱,常致腠里開泄,出汗很多,人們時時感到口渴,所以喝點冷飲,能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體內水分、鹽類、維生素,可起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作用。但中醫養生家們認爲,夏季人體陽氣在外,陰氣內伏,胃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貪涼而暴食冷飲。如果過量,會引起疾病,使人胃脹難受,以致腹痛、腹瀉。所以民間諺語說:『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這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此外,大汗之後不要過量飲用冷飲,因爲冷飲飲用太多,不僅不能儘快地補充和調節體內鹽類和水分丟失,反而沖淡了胃液,降低胃液的殺菌力,使致病微生物能夠通過胃腸道引起胃炎、腸炎、痢疾等疾病,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制,例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不宜多吃冰凍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或誘使舊病復發。對於胃潰瘍病、胃酸過多的疾病,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飲;糖尿病患者,在自製冷飲中,因少加或不加糖,否則飲後會感到口中甜膩或胃部不適。

還須說明的是,喝飲料不能代替飲水。因爲飲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飲料中的糖分越高,滲透壓也越高,越不易爲細胞所吸收,反而會帶走細胞內水分,容易引起體內失水。另外,以冷飲解渴常難以達到目的,導致頻繁暴食,對消化道是一種很強的冷刺激,會引起消化道異常蠕動和動能紊亂,導致腹痛、腹瀉等。

當前,夏季飲料品種繁多,除了傳統的中醫保健冷飲外,還有固體飲料、湯汁飲料、果汁飲料、強化飲料、酒精飲料等等。例如,山楂晶、菠蘿晶、酸梅晶、桔粉等,皆有消暑止渴之功,飲用方便,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使用。酒精飲料 如啤酒、小香檳、汽酒、含有少量的酒精,有消暑止渴,舒筋活血,開胃醒腦之功,適量飲用,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減輕疲勞。果汁飲料,如草莓汁、刺梨汁、獼猴桃汁等,味甘酸,寒涼、營養豐富,不僅酸甜適度,而且清香可口,有健胃消食、滋補強壯的作用,可選擇飲用。

有條件的,亦可自制一些消暑飲料,簡介如下:

三鮮飲:

用鮮竹葉、鮮荷葉、鮮薄荷各30g加入煎煮約10分鐘取汁,再加入適量蜂蜜代茶飲用,可起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

香薷飲:

潔淨的香薷10g、厚朴5g,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g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代茶頻飲,每日2次,對於夏季感冒,以發熱,頭沉、倦怠、吐瀉爲主症者,效果較好。

三仙飲:

用金銀花10g、土茯苓20g、生扁豆30g,加水煎煮,以蠶豆煮熟爲度,飲汁食豆,有消暑健身、清熱解暑的作用,尤其是用於伏天好生痱子、瘡癤者;

五豆湯飲料:

取綠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適量,生甘草10g、,煮沸涼後代茶飲。本湯營養豐富、味道甜美,既可補充鹽分,又能清暑解渴;

三花飲:

野菊花、荷花各10 g。茉莉花3 g,洗淨後以沸水沖泡,加蓋梢冷後當茶飲,有清暑解熱、芳香開竅,去心胸煩熱的作用。

適合夏季飲用的飲料很多,這裡只是舉例而言。爲了保證配製的飲料乾淨、衛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用涼水配製飲料,而不要用自來水,自來水雖然經過消毒處理,仍然會留下一些病菌;

配製出的飲料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即使放在冰箱內也是如此),最好是當天配製當天飲用。

自製飲料時,所用的蔗糖、牛奶、澱粉等原料需要首先加熱滅菌,待晾涼後,兌入適量涼開水,迅速放入冰箱冷凍室以備用,以免混合料被生物污染。

冷飲儘管喝著舒服,也有一定的解暑效果,但總的來說,解暑還是茶水好,溫熱的茶水是夏季較理想的飲料。研究人員曾對炎熱天喝溫茶水和喝飲料的兩組人皮溫測定表明,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僅能時口腔周圍變冷;喝茶水者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者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這是因爲與體溫相近的溫茶,水分子能較快排列整齊地進入腸壁,所以很能解渴。

喝水的學問

若未養成喝茶習慣,又不喜歡喝冷飲的,在揮汗如雨的夏天,就必須講究喝水的學問了。那麼。喝水又有那些學問呢?

一、飲水莫待口渴時:

不少人的生活習慣都是以口渴與否來決定是否喝水,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因爲口渴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爲時已晚。

二、大渴勿過飲:

人若在大渴時,最易一次飲水過多,從而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古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就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如果一旦出現大渴難耐的情況,應緩緩飲水 ,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三、睡前不宜多飲水:

因爲當人處於睡眠狀態時,人體只是維持基礎代謝,各種代謝都進行得非常緩慢,不需要過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飲水,不利於夜間休息。

四、用餐時不宜喝水:

因爲進餐時飲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五、晨起喝水有助健康:

因爲早晨飲水可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六、最好喝礦泉水:

因爲礦泉水不含糖水,沒有刺激作用,不象一些飲料具有刺激性,也不象果汁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均視礦泉水爲最佳保健飲料。

注意飲食衛生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以上必須做到外,最後不可忽視的是: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原因是夏天喝水多,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殺菌力,使致病微生物容易通過胃進入腸道:另一方面,溫熱的氣候環境也適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食物極易腐敗變質。因此,夏天必須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具體的措施是:

一、要注意生吃瓜果的消毒:

蔬菜、瓜果生吃,不僅口感好,而且能攝取更多的營養物質,但是生吃這些東西又極易感染上疾病,所以必須注意消毒。方法之一是用開水燙泡,將番茄、蘿蔔、黃瓜等瓜果先用自來水沖洗乾淨,然後放入開水中燙泡2、3分鐘,或放入80℃以上的熱水裡燙泡7、8分鐘,即可殺滅痢疾桿菌等腸道病菌;方法之二是用高錳酸鉀消毒,將瓜果、蔬菜用自來水洗乾淨後,再放入現配製的0.1~0.2%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5~10分鐘,可殺滅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浸泡後再用冷水沖洗一下即可;辦法之三是用洗潔靈消毒,在1kg清水中滴入幾滴洗潔靈溶液,將蔬菜、瓜果泡入消毒幾分鐘,然後用冷開水沖淨即可食用。

二、要注意食品的保鮮:

方法是:把鮮肉包在沾過醋的乾淨餐巾里,過一晝夜仍然保持新鮮,不會霉變,因爲醋能抑制細菌繁殖;

買來活魚後,往魚嘴裡灌幾滴白酒,再放進清水盆里,蓋上能透氣的蓋子,並把盆放在陰涼黑暗的地方,即使在夏天,魚也能活好幾天;

將買回來的蔬菜略爲曬乾,把枯黃腐爛的葉子撿去,將新鮮蔬菜整齊放入塑膠袋內,紮緊袋口,置於陰涼通風處,這樣保存的蔬菜,一兩天內不會變黃枯萎;

在鮮蛋的殼面均勻地塗沫一層食用油,便可防止蛋殼內的碳酸氣和水分蒸發,阻止外部細菌侵入蛋內,這是一種最簡便的仙蛋保鮮法;

用熱水將鹽化開,水涼後將豆腐侵於鹽水中。一般100g豆腐10g鹽,豆腐不但數日不壞,而且做菜時不必再放鹽;

在洗淨的豆製品或魚上放幾根洗淨的蔥,可免蒼蠅叮爬。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