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的時代不缺偶像,但什麼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偶像?
很多人覺得,韓寒不就是一個人嘛,有什麼好拿來討論的? 韓寒之所以能拿來討論,是因為其有爭議的矛盾點,韓寒現象的矛盾點在於,他的存在究竟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被包裝出來的必然。『中國80後十大傑出代表人物』『公共知識分子』『80後代言人』『意見領袖』這些標籤能否說服大多數人接受?作為媒體,我們希望有更多人表達自己的觀點。 偶像不是娛樂的對象,也不是人們批判的靶子,而是讓人擇其善而從之,激勵自己,完善自我氣質和價值觀的標杆,他們是人性的光輝、社會的溫暖和人類的前景。 一個會寫字的,長得像謝霆鋒,又經常冒出句『紅燈照我前程』這麼牛的話,你說有多讓人喜歡!其實,我對韓寒的喜歡,僅限於個人簡介和酷酷的外表。我知道韓寒是拒絕名校的作家,後來又成了賽車手,但不明白為什麼他是『意見領袖』。當世界聒噪得把韓寒捧為『意見領袖』時,我想的是,得有多大『意見』才能稱為『領袖』呢? 買了本【青春】,看得我做了噩夢,潛意識裡這文字不屬於年輕人喜歡的華麗多彩,也不屬於中年人愛戴的酣暢渾厚,頂多是對社會不良現象撥雲見日的嘲諷。比如我記得這樣一句:『中國人的情趣表現在聖誕節排隊排到10點吃一頓偽西餐,這一年就算做了一件有生活趣味的事情了,然後又開始沒趣味的生活。』這是韓寒談論中國電影的無趣而引申的。諸如此類,讓你有同感的是並不深奧的文字,但談不上觸摸人性的本質,而是小打小鬧的諷刺挖苦,僅此而已。 方舟子質疑韓寒代筆,很少人相信。我一開始的想法是,方舟子想出名想瘋了,總是找名人的茬,譁眾取寵。韓寒完全可以不予理會,而此時韓寒竟一反常態地氣急敗壞,對『方禿子』進行詛咒,還懸賞兩千萬尋找代筆證據。方舟子執拗地一點點剖析對韓寒的質疑,而且看起來越來越有道理,直至聽說韓寒爸爸是曾經的文藝青年,我真的有點相信方舟子的質疑了――因為俺也經常給閨女的作文添油加醋。 方韓之爭鬧到這個份上,韓寒是不是代筆便有了質變。在當今的商品時代,什麼都可以包裝後變成商品,甚至才華!我相信韓寒並不是完全包裝出來的,而是商品時代需求的結果:桀驁不馴的外形,數門功課亮紅燈,還會寫小說。【三重門】是不是真有那麼高的文學價值,我沒有鑑定過,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有足夠的炒作猛料。自此,一個另類少年作家誕生了!才華包裝成商品,便要最大程度地榨取它的價值,好在韓家有兩個可以寫文章的,傳奇可以延續,『韓寒+韓爸』的斷言,並不聳人聽聞。 韓寒之所以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榜樣,在於他的經歷:嘲諷了當前教育的應試製度,考試不及格、初中就泡妞,還成功了。細想下來,有誰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呢?我特別不贊成這樣的宣傳基調:不用努力,然後還成功了。說比爾・蓋茨放哈佛的鴿子,其實人家是有考上哈佛的實力的,你見過K着歌泡着妞得來的成功嗎? 人生總有一些東西是用來打掩護的,上過學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受騙經歷:班上學習最好的同學,總說自己晚上9點睡覺,在學校不學習不聽講,貌似神童,大家紛紛效仿,其實你上當了――人家背地裡頭懸梁錐刺股通宵達旦苦讀,考上名牌大學,效仿者卻名落孫山。這種騙人的小把戲也就糊弄一下未成年人,當你人生走至中年,發現有很多東西是粉飾之後的美,並不如想象中的:到了華清池,楊貴妃洗澡的景致在心中消除大半;見到明星本人,才知道雜誌上的照片P得好辛苦――如果被粉飾洗了腦變成某粉,把人家好的壞的一起崇拜,無異於拿自己的人生做賭注,不信你學學韓寒,只去K歌泡妞飆車,最後――就是個流氓! 韓寒很少接受採訪,尤其是電視採訪,方韓之爭激烈時,韓寒接受了一家電視台的專訪,我偶爾看到,更加印證了生活中充滿掩飾的人生哲理――韓寒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韓寒:一個寫出那麼多才思泉涌文字的年輕人,該是口若懸河,意氣風發的,而接受採訪的韓寒,我只想用『娘』加以點評,說話慢悠悠,對民主啊自由啊,那些貌似他早已參透了的東西並沒有口吐珠璣,反而對泡妞賽車的話題,眼中閃着些許光芒。這也許才是真實的韓寒。 如果你沒有曾經是文學青年的老爸,如果你不夠帥,如果你不能轉型當賽車手,逃脫賣文求生的命運,那你就踏踏實實地努力吧,不努力的結果一定是不成功。方韓論戰有警醒年輕人自我奮鬥的意義,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浮躁的社會,你可以被包裝成偶像,但終究會有人站出來說:那是『皇帝的新衣』!多一些質疑,多一些方舟子,也許社會會真實很多,會踏實很多,小學沒畢業成功的神話誤導了多少孩子?讓人痛心。 如果現在問我,喜歡韓寒嗎?我還是說喜歡,因為包裝後的韓寒帥氣,真性情,偶爾寫寫檄文,然後抱着頭盔奔向賽車場。輕鬆地說,韓寒可以看成是一個娛樂人物,但事實上,他有着非娛樂的意義。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