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秋瑾怎就成了『打女』?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5 00:43|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659| 評論: 0

摘要: 當著名學者湯姆・甘寧拋出『吸引力電影』的命題時,對『電影潛在的視覺、心理吸引力的追求』便成為電影藝術的可名性原罪。無論是中國電影中的功夫元素、美國電影中的特效和追逐場面,還是日本電影中的怪獸情景都源自 ...
當著名學者湯姆・甘寧拋出『吸引力電影』的命題時,對『電影潛在的視覺、心理吸引力的追求』便成為電影藝術的可名性原罪。無論是中國電影中的功夫元素、美國電影中的特效和追逐場面,還是日本電影中的怪獸情景都源自營造可視性的吸引力訴求。經典的吸引力元素不管看起來多麼怪力亂神,實際上都是無序的現代性力量的藝術化轉譯,並以此吸引觀眾,打動觀眾。然而,為數不少的電影產品則是只得其形,未解其意,照貓畫虎,單純地追求吸引力元素,惹出了事端。 
    近日,秋瑾的後人就傳記片【競雄女俠・秋瑾】嚴重失實提出了抗議。他們認為『鑑湖女俠』秋瑾是『救國的俠,是俠義的俠,不是飛檐走壁的俠』。片中大量的打戲已經遮蓋了秋瑾這位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身上所體現的俠義精神。此外,影片為了追求戲劇性的效果,還加入了秋瑾和大量素未謀面的人的對話場景,幾乎成了『戲說』。不難看出,影片製作方打的是『功夫』和『戲說』兩張極富視覺吸引力的牌。可結果是,扭曲了事實,落入了俗套。 
    功夫,又被稱為『國術』,是中華民族被人稱道的文化品牌,也是最深入人心的視覺吸引力元素。從早年的李小龍系列功夫片到風靡中華大地的港劇【霍元甲】,再到近年的【葉問】系列,家國情懷結合功夫元素,切中了時代的脈門,一直吸引着大量的擁躉者。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李小龍的影片中不乏拳打日本侵略者、腳踢日本道館的場景,依然有許多日本觀眾成為李小龍的粉絲。平滑的理性規訓功能與張揚的現代性情緒在這些經典的『吸引力電影』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隨着【葉問】系列的火爆,不少投資人發現了傳記片是個賺錢的香餑餑。一時間,各種功夫傳記片紛紛上馬。【競雄女俠・秋瑾】也有跟風之嫌。很多製作方認為只要保證『政治上正確』,『作料』可以任意加,『三角戀』、『打女』等製作方眼中所謂的能『吸引』觀眾的各種橋段統統上馬。其實,這是在低估觀眾的智商,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失責。 
    秋瑾流傳最廣的照片之一是一張手持短刃的留影,讓人自然會產生一種關於那個時代的浮想。一個傳統家庭的女人,是怎樣產生了憂國憂民的想法?她又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家庭?作為一名母親,她在事業和孩子之間如何抉擇?她為何要手持利刃照相?她又是如何學武的?留心的話,處處皆故事。這才是真正的吸引力元素,能引發觀眾的思考,還原費穆導演所說的,『使觀眾與劇中人的環境同化』的『空氣』。反觀【競雄女俠・秋瑾】,尤其是其中的一場打戲,無論是景別,後景的群眾演員,還是演員的服飾,都不太講究,頗有流水線上下來的粗糙味道,怎麼也無法讓人入戲。 
    電影藝術,製造視覺吸引力並無過,關鍵在於是否是時代和觀眾需要的,否則,僅憑製作方的一廂情願和向錢看齊,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源:中國藝術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