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和營養學家們總是不遺餘力地勸誡、敦促、忠告那些或多或少體『胖』的人們: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該減肥。最後,身體超重簡直就成了一系列令人生畏的富貴病的經典的罪魁禍首。【德國醫學報告】雜誌公布了一份與身體超重有關的疾病名單:『超重和肥胖增加了心臟循環系統病變的風險,這些病變風險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同時伴隨着血管的細化,還會導致更加複雜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和中風等。除此之外,肥胖還與膽結石、血管細化、心臟衰竭、關節磨損、痛風以及某些癌症有密切關係。這些疾病及其併發症均不同程度 這一切聽起來絕對會使人憂心忡忡。顯然,每一個不願患病或奢望長生不老的人都應該立刻行動起來消滅自己的將軍肚。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個決定性的問題被忽略了:難道掉了肥膘後真的就比大腹便便時更健康麼?人們往往忘記了減肥過程中消極的一面。因為苗條的身段是如此吸引人以致人們早把減肥的副作用拋到九霄雲外了。我們倒是很樂意在此談談這些側面。 無論是按照何種減肥食譜掉膘都會產生的最出名的副作用就是『悠悠球效應』,即最終以體重的反彈而收場。這個效應多少還常常會被街頭巷尾的人們提到,然而關於減肥所造成的損害健康的嚴重後果卻鮮為節食志願者們所知――無論人們是否能保持這個費力獲得的苗條身段,這些後果都是可能發生的:心率不齊直至心肌梗塞、膽結石、骨質疏鬆以及骨折、尿酸含量增加、肝功能受損、體內水電解環境紊亂、全身甚至心臟的肌肉群組織損失、糖尿病、胃潰瘍以及厭食症。 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這種觀點,即超重者通過減肥至少能降低心臟循環系統的發病風險,儘管這也是人們經常被建議減去肥膘的理由。恰恰相反,在體重減少後更頻繁發作的心臟病反而很可能會減少人的壽命。在某些研究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比例甚至高於50%。無論是瘋狂節食還是所謂的『溫柔』療法或稱『心理』療法;無論減肥竅門是來自女性雜誌還是地方診所、心理教授或者大腕明星;無論這些減肥理論後面站的是哪路神仙――身體對缺乏營養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這裡闡述的一個關鍵性的謬誤是,事物的因果關聯往往被搞混了。也許超重可以被描述成某種健康狀況的風險指示器――但遠不是疾病的原因,需要我們與之鬥爭。比如說,如果懶惰(身體缺乏鍛煉)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相當主要的原因,那麼當然會存在與肥胖超重的關聯:很簡單,因為胖人們絕大多數是不那麼喜愛活動的。來自不同假設前提的結論總是會有不同之處,一種情形下體重減輕了――無論途徑怎樣,這是所有的減肥行動追求的目標;另一種情形下通過體育運動或者體力勞動改善了健康狀況――人因此可能減肥了,也可能由於胃口大增反而體重增加了。 面對這些危險的甚至通常是威脅生命的節食併發症,人們必須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究竟這場圍繞體重的鬥爭是否值得。如果人們將減肥節食與其他高風險的行為方式作比較,會看出它與吸煙帶來的危害可相與『媲美』。因此早有一些快言快語的人建議,在新年的女性雜誌上應作如下提示:『減肥有害健康!』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