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我更快!你急,我更急!隨着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身上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攀比心理重,幹事急於求成,過於追求財富和地位,使得『三躁』(急躁、浮躁、暴躁)成為時下不少人的通病。(4月9日【人民日報】) 『躁』這個字按理說與中國人的形象並不相符,國人自古就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不變應萬變,行事風格更是以隱忍為主,宣揚三思而後行,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亂大謀等。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沿襲已久的沉穩與含蓄一點點被拋棄,急躁、浮躁、暴躁這個總稱為『三躁』的情緒開始傳染、蔓延。一遇到排隊,就抓耳撓腮,頓腳搓手,一會兒看表,一會兒望天,一副失魂落魄樣兒;每逢堵車,先是嘴上罵罵咧咧,繼而手摁喇叭不停,放眼望去,馬路上全是『路怒』一族;為了房子、車子、票子,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面子,你追我趕,攀來比去,什麼三思而後行,欲速則不達,早就拋到腦後去了。 『三躁』蔓延,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非益事。比如,官員患『三躁』,易頭腦發熱,急功近利;商人患『三躁』,易制假販假,缺少道德血液,等等。 如何遏制『三躁』蔓延之趨勢,加強個人修養是一方面,關鍵還須制度給力,用制度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首先,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搞得物以稀為貴。公交車少,銀行窗口少,火車票少,逼得人們不得不排隊,一次、兩次,每次都如此,誰能不躁?行路難、入園難,到處擠,到處堵,自然躁得慌! 其次,還要讓百姓生活得更有尊嚴。少不為上學愁,長大後不為買房愁,老了不為沒人養老愁,生前不為死後無葬身之地愁。當人無愁,自然神清氣爽,躁從何來?何躁之有呢?(於靜) 來源:新華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