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臨猗縣博物館見到一通東漢建寧元年殘碑。它是我國文字碑首創時期的遺物,同時,又是山西現存最早的一通文字碑,實屬珍貴罕見。 此碑為不規則型的一通殘碑。碑面可以看到僅存的鐫刻着45個修整的隸體書,因碑文殘缺不全,難以知其所記內容。但可以知道它是在讚頌一位賢明的地方官『絳邑(今山西絳縣)長』,又有『遺愛』字樣,所以定其名稱為『絳邑長遺愛』德政碑。此碑的撰文、書丹者姓名均不可知。所幸立碑年代尚在,為『建寧元年九月辛酉』。建寧是東漢靈帝的年號,其元年正是公元168年,距今已有1840多年的歷史。 這通殘碑,原出土於臨猗縣翟村翟方進墓穴中。翟方進,漢成帝時擢拜為丞相,敕封『高陵侯』。該為相10年,勤懇理政,體恤民情,修文治法,杜絕酷刑,深得民心,被世人譽為『茂德洪業,輝焯於漢廷』的『通明宰相』。綏和二年(公元前七年),因遭陷害含冤自殺。歿後埋葬在原籍祖塋。許多年後,翟家後代又惹殺身之禍,為避滅族之災,逃遷山西,定居猗氏(今山西臨猗),故將翟方進墓移葬於此。世人稱此處為『漢故丞相高陵侯』。 墓地原建築宏偉,碑碣眾多。據清康熙【猗氏縣誌】記載:翟公後代昌熾,綿歷魏晉,郡守列卿,歷代不絕。這位翟氏後人,便是民眾尊崇的賢明官員,因而為其樹碑立傳。1977年,村民在平田整地中,發現了這通殘碑。1979年被國家公布為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通殘碑,是我國文字碑創始時期的遺物。這彌足珍貴的實物佐證,對於研究中國碑碣文化,有着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這通殘碑作為山西現存最早的一通文字碑,碑文書體為真正的漢隸,字形方整剛健,古樸秀麗,體現了雄渾博大的漢代書法藝術,堪稱古碑中一塊瑰寶。 喬正安 喬曉璞 來源:山西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