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承德4月1日電(張帆)河北省承德市老學者李景瑞日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自己以前在一些著作中有關『平泉馬盂山是契丹族發祥地』的說法不準確。通過近幾年的研究,終於弄清楚現今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旗地域才是契丹族發祥地,平泉縣應是當時遼國盛世京都(中京)管轄的畿地。
李景瑞說,關於契丹族發祥地馬盂山,眾說不一,有人以爲是承德市平泉縣北部馬盂山(光頭山),有人認爲馬盂山是喀喇沁旗的馬鞍山,有人認爲馬盂山在赤峰市寧城縣境內等等,其實都是以訛傳訛。通過近幾年反覆學習【中國通史】、【二十四史精華】中的遼史、【遼史紀事本末】和查找【辭海】,李景瑞說:『我明白了這種祖神傳說,就是沒有先講解遼國歷史概況,而是先講解祖神傳說,顛倒了正史和陪襯的關係。包括契丹族發祥地在內的只是遼國正史陪襯,並不能替代遼國歷史及契丹族發祥地真相。其二,就是沒有認定永州木葉山是契丹族起源之地,而是把馬盂山作爲契丹族發祥地。』 【辭海】中是如此敘述:發祥――語出【詩・商頌・長發】『浚哲維商,長發其祥』。李賢註:『言發禎祥以流慶於子孫』。後因歌頌帝王出生或創業之處爲『發祥地』,也泛指開始建立基業的地方。李景瑞說,契丹族創業者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生於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契丹的迭刺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人』,即今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人。916年耶律阿保機自立爲皇帝,即遼太祖,國號契丹,年號神冊,神冊三年(919)二月建皇都臨潢府(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波羅城)。926年,耶律阿保機去世。2008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就包括『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代祖陵陵園遺址』。學術界已經確認這就是耶律阿保機的陵墓。 契丹族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共存在了一千多年。契丹建立的遼朝,共歷九帝,統治209年。目前,承德市各縣已發掘遼遺址231處,墓達46處。其中,平泉縣發掘契丹皇室貴族墓葬遺址10多處。李景瑞說,從目前發現的文物古蹟和墓葬來看,大都是在第六繼位聖宗帝、第七繼位興宗帝、第八繼位道宗帝三朝執政年間,或者說是在遼國已達到盛世中期和衰老晚期的墓葬遺址文物。 李景瑞說,自己在過去統編【承德民族開發史】(2003)和【承德民族歷史與建設文化大市學術論壇文選】(2006)兩書遼國歷史章節中,卻把遼國盛世京都管轄平泉畿地誤認爲是契丹族發祥地。將遼國中晚期墓葬遺址文物,如死於『第六位』聖宗帝執政時期(1008)的契丹宗室貴族家庭出身耶律加乙里妃墓、死於第七位興宗帝執政時期(重熙年間―1039)的景宗帝長女耶律觀音奴墓和死於道宗帝執政時期的陳國公竇景庸墓等,作爲遼太祖阿保機稱帝建國早期發祥地的佐證對號,顯然脫離了遼國歷史原貌。 『遼國盛世中期時的辦公地點已遷至中京(現在的內蒙寧城縣)。平泉臨近寧城,所以說平泉應當是遼國京畿之地,是契丹族生產生活的一個主要區域之一。』李景瑞說,由此可知,將遼國中晚期墓葬遺址文物作爲契丹族發祥地的佐證對號,既是不尊重中國民族的信史,又是對確實可信的遼國歷史誤解,應該修改更正,正本清源,不要叫下一代混攪了。 平泉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素有『京冀門楣』、『通衢遼蒙』、『雞鳴三省』之稱。五十年代,遼景宗與蕭太后之長女大長公主墓在該縣蒙合烏蘇鄉八王溝村的發現。隨後,附近的遼南院樞密副史竇景庸墓、蕭福延、蕭延寧妻墓也相繼發現。 三十多年來的考古中,平泉縣共徵集文物1.8萬件,其中70%爲遼金時期。出土的主要有雞冠壺、鳳首瓶、三彩陶罐、三彩方盤、二龍戲珠銀冠、犁鏵、犁鏡、馬具等大量珍貴遼代文物。當地認爲,這些古墓及其遺物的發現足以說明馬盂山就在平泉,平泉就是契丹人的故鄉。當地還搜集了許多契丹民族發祥的傳說,其中有關契丹始祖是在馬盂山乘白馬沿土河東去的記載,成爲平泉作爲契丹發祥地的有力證據。近年,平泉縣還提出了『契丹祖源』城市品牌,2011年申報的【契丹始祖傳說】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