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論民初孔教是否宗教之爭(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3-2 15:05|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1805|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孔教是否宗教,是聚訟多年、迄未定論之問題。該問題在20世紀初的思想文化領域裡曾成為爭論之熱點,各界要員捲入其中者甚多。該討論正值社會嬗變、文化轉型時期,無論對當時的輿論、政局,抑或對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潮, ...
孔教是否宗教,是聚訟多年、迄未定論之問題。該問題在20世紀初的思想文化領域裡曾成為爭論之熱點,各界要員捲入其中者甚多。該討論正值社會嬗變、文化轉型時期,無論對當時的輿論、政局,抑或對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潮,均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對清末民初康有為等人試圖創孔教的實踐,近年來有不少專著和論文進行了探討,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迄今未有專題研究充分展示論戰的全貌,以至對該問題缺乏全面研究。鑒此,筆者試圖全面梳理參與論戰的雙方、言論及論戰之結果,將其置於近代思想史的背景下,充分吸收既有的研究成果,揭示隱藏在辯論背後的實質問題――何以該討論發生在民初?試圖解決什麼問題?

    一

1913年8月15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孔教會陳煥章、梁啓超等,上書國會請於憲法明定孔教為國教,因爭論雙方均將孔教是否宗教作為孔教能否定為國教的前提,孔教是否宗教也因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自孔教會上書國會始,到第二次國教請願失敗終,有關孔教的爭論始終存在於民初思想文化領域,並成為當時主要的思潮之一。

為了有助於認識這場辯論,筆者將雙方之言論陳述如下。若以贊成、反對孔教為尺度,可將民初思想文化陣營略分為二,前一陣營大致以孔教會成員為主:
第一,康有為、陳煥章等孔教會主要領導人,建構了兼具人道與神道,且優於基督教的孔教理論。

早在清末,康有為就『致力於將儒學轉化為宗教』,隨着其學術思想的發展及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康氏着手『將儒學從道德哲學轉化為宗教』(註:蕭公權:【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89頁。),以挽救『國亡教危』的局面。1912年,康氏授命陳煥章創辦孔教會,並親自撰寫孔教會序,宣稱『中國數千年來奉為國教者,孔子也』,孔教是『人道』教,所謂『太古草昧尚鬼,則神教為尊,近世文明重人,則人道為重,故人道之教,實從神道而更進焉。要無論神道人道,而其為教則一也』(註:康有為:【孔教會序一】、【孔教會序二】,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下冊,中華書局,1981年,第732-739、733-736頁。)。

作為孔教會的直接領導人,陳煥章秉承其師的孔教主張,撰寫了孔教會的綱領性文件【孔教論】。(註:陳煥章:【孔教論】,【民國叢書】第四編・2・哲學・宗教類,上海書店,1989年。)在【孔教論】中,陳氏首先指出孔教之精髓是【書經】所謂五倫,【禮記】所謂七教。然『【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是故有神道設教。可見,『孔教兼明人道與神道,而尤偏重人道』,故『孔教平易近人,而切實可行』。且『野蠻時代之教主,每假託於鬼神』;『文明世界之教主,每趨重倫理,此亦天演之道也』,是故,孔教乃重人道、優於其他宗教之『特別宗教』。其次,陳氏論證『教』之界說,認為『孔教之經傳,其確定教之界說者,莫著於【中庸】,【中庸】曰:天命之謂之性,率性之謂之道,修道之謂之教,此教之定義也』。據此『評論孔教,則孔教之為教,鐵如山,不可動矣』。最後,陳氏指出孔教具備基督教所具有的宗教要素,諸如教主、上帝、教堂等。(註:陳煥章:【孔教論】,【民國叢書】第四編・2・哲學・宗教類,上海書店,1989年。)要之,孔教就是宗教。
此外,孔教會人士還從征諸宗教的不同定義以論證孔教。如張東蓀認為確定『孔教果為宗教否』,『在宗教之定義』,張氏考證康德、斯賓塞、赫胥尼等人對宗教的定義,概括出作為宗教的四要素,而孔教具備此四要素:宗教所謂之神、信仰特質、道德特質、宗教代表之文化特質。(註:張東蓀:【余之孔教觀】,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第50輯,台灣文海出版社,第5036-5038頁。)又如,張爾田以信仰者之多寡為衡量標準,認為自民國創建以來,『上自開國巨公,下至販夫走卒,無一敢以非聖詆孔者,此心同,此理同也』(註:張爾田:【孔教五首】,【甲寅雜誌】第1卷第3號。)。因此,孔教是宗教。

第二,部分在華的外國人及一些頗有影響的傳教士也擁護孔教,如俄人蓋沙令,英人麥禪原、莊士敦,德人費西禮、衛西琴,日人有賀長雄及傳教士李佳白、李提摩太、花之安、狄考文、衛禮賢等。其中以莊士敦、有賀長雄、李佳白等人的觀點最具代表性。

莊士敦認為『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典章制度,政治法律,皆以孔子之經義為根據,一切學理、學術,禮俗習慣,皆以孔子之教化為依歸,孔教固中國原有之國教哉!』故孔教於中國,非他教可比,『外教無論如何優美,亦不可與孔教並峙於中國』(註:莊士敦著:【中國宗教之將來】,錢智修譯,【東方雜誌】第10卷第9號。)。

而有賀長雄則認為孔教『尊祖祀天,不言神秘甚密之義。而於人倫則至纖至悉,鄭重周詳,是故倫理者乃中國文明之精華,為西漢以來二千年間政教之基礎,其浸潤於國民意識甚深,其支配國民精神之力極大。居今而言保守,不但須將通國之中所有被服儒術,崇奉孔教者總為一團體,由國家公認而保護之,且於憲法特着明文,以此為國家風教大本』(註:有賀長雄:【憲法須規定明文以孔教為國家風教大本】,經世文社【民國經世文編】交通・宗教・道德卷,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50輯(498),台灣文海出版社,第5094-5098頁。)。主張定孔教為國教。
第三,軍閥如張勳、閻錫山、吳佩孚、張作霖、馮國璋等地方勢力派,也堅決擁護孔教。

1912年,張勳曾向袁世凱呈文(註:張勳:【上大總統請尊崇孔教書】,【孔教會雜誌】第1卷第1號。),呼籲尊崇孔教。爾後,張勳利用在徐州召開的13省督軍聯合會議,請康有為擬致黎元洪及國會的電文,稱中國『千年之歷史風俗,舉動行為,人倫日用,皆受之於孔教,與之化成國魂……』(註:柯璜編:【孔教十年大事記】第8卷,太原宗聖會,1923年。)。而在國教運動中,張勳更是不遺餘力、屢次上書請定國教;閻錫山也通電贊成孔教,並擬具體而詳盡的尊孔方案致電袁世凱(註:【山西都督呈大總統祀孔典禮文】,【孔教會雜誌】第1卷第8號。),也可謂煞費苦心;吳佩孚不但手創孔教會組織,且在其數次公開講話中均表示孔教是宗教。

此外,當時一些組織也支持孔教,如世界宗教會,其簡章就明確指出孔、佛、道、耶、回都是宗教,只因產生在不同的地域,而導致『孔佛操戈,耶教對壘』(註:【世界宗教會小引】,【東方雜誌】內外時報欄,第8卷第11號。)。另有一些輿論也支持孔教,反對以有無宗教儀式判斷孔教,『舉凡足以陶鑄一民族之道德,維繫一民族之風化,範圍一民族人民之精神者,即無不足為一民族之教』,而孔教正具有以上功能,故孔教雖無宗教形式,『亦無害其為教』(註:Cyz生:【宗教論】,載【甲寅雜誌】,第1卷第6號。)。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