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民主智慧(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2-22 10:57| 發布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837|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二        人的『自然平等』思想是理解早期中國人性的基點,對後世的中國教育制度、中國佛教思想以及儒家倫理思想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孟旦認爲,人的自然平等思想對中國的教育制度影響最大。他 ...
二 

   
  人的『自然平等』思想是理解早期中國人性的基點,對後世的中國教育制度、中國佛教思想以及儒家倫理思想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孟旦認爲,人的自然平等思想對中國的教育制度影響最大。他說,中國古代思想家堅信人的自然平等,堅信人的可塑性,因爲沒有什麼人存在先天的缺陷,因此,人的道德發展的方向主要取決於教育。也正是由於這種自然平等的思想,中國人把教育技術的變化當作解決緊迫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鎖鑰,把教育當作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手段。 
  人的自然平等思想對中國的佛教也有很大影響。大家也許會問:爲什麼來自印度的某些觀念存在下來,而另一些觀念則銷聲匿跡呢?玄奘歷經千辛萬苦去西天取得大乘佛經,可佛經尚在,影響闕如。因爲該宗派堅持認爲某些人生來便有不純的『種子』,所以他們永遠逃脫不了輪迴。永遠不能涅;而另一些人則生來具有純的『種子』,他們便能逃脫輪迴。由此可見,這是一種自然不平等思想,與中國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自然平等思想格格不入,其滅亡的命運也在所難免。相反,天台宗或禪宗則得到廣泛地傳播,因爲它們強調人生來都就具有『佛性』,這恰好吻合了中國本土的自然平等的思想。 
  人的自然平等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的倫理制度。儒家倫理學雖然堅決反對世襲制,可現實中卻建立了以『德』爲標準的等級制。因爲早期儒家堅信人生來平等,沒有貴賤,後天的等級分化是根據『功德』爲標準來劃分的。某些人的『政治特權和經濟特權』,是不可能世襲的。 
  自然平等思想影響中國社會可謂深矣。除孟旦以上所述之外,筆者認爲,影響最爲顯著的是時至今日仍令許多西方人嘆服的科舉制。可以說,在科舉制度的作用下,中國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文官政治。『文官選拔促成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現行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官考試制度,究其根源,是在中國科舉制度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金諍:【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頁)這是一種不論出生、財產、地位、名望等條件,只憑個人學識進行的平等考試,是受到自然平等思想以及儒家反對世襲制的思想影響。 

   
  三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這種自然平等思想的不足。因爲『人們在某些方面天然相似而在另一些方面則天然相異。如果強調自然平等,那不過是強調人們某些相似的特徵:即所有人都能(以評價之心對事物)進行評價;「道」存在於萬物之中;或所有人都有某種需要、都會經受某些情感等。如果主張人的自然不平等,就會去強調人們另一些相異的特徵:如膚色黑白不同、身體強弱不一等。儒家和道家在爭論「人的自然平等」問題時,無非是把他們各自關於什麼是重要的標準強加於讀者。可見,在他們的爭辯中暗含著一定的價值判斷。』 
  孟旦說『自然平等的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西方卻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了。那麼,爲什麼對「契約政府」的要求和政治民主的觀念(這種觀念似乎建立於所有人生來平等的假說之上)產生於歐洲而不是中國呢?』施忠連回答說:『蒙羅(又譯爲『孟旦』)認爲這一問題有待於深入的探索,但是有一點是明顯的,即中國古人只是「在描述的意義上強調平等」,只是「集中注意力於人出生時的狀況」,而不關心「人如何被當作成人對待」。』(施忠連:【現代新儒家在美國】,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頁)也就是說,『中國人強調描述意義上的平等,關心人出生時的境遇,注重人共有的、在理論上可以通過經驗或其他方式證實的屬性。……但對人們作爲成人應該怎樣被對待卻幾乎沒有涉及。這與需要社會地位、政治力量、權益或特權的不平等的信念並無二致。』孟旦暗示,事實平等並不必然導向價值平等,描述意義上的平等並不必然能推出純評價性的平等;而西方早已有價值平等的觀念,這也恰恰是中國古代人之概念中所缺少的,所以政治民主的觀念首先產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也就不足爲怪了。 
  總之,當代中國人不僅關注人生來享有的自然平等權利,還更加重視事實上、現實中的後天平等,並持續人的一生。筆者認爲,孟旦以獨特的視角在中國古代智慧中挖掘出人的自然平等思想,爲當代的中國人吸取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進程,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參考資源。


     作者:毛國民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