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試論中國傳統文化熱的根源及當代價值(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2-20 11:14|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506|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我們究竟需要傳統文化中的什麼?這首先要回答當代中國缺少什麼。中國經濟發展了,取得了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外貿總額居世界第一的驕人成績,能夠買 ...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我們究竟需要傳統文化中的什麼?這首先要回答當代中國缺少什麼。中國經濟發展了,取得了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外貿總額居世界第一的驕人成績,能夠買起美國近八千億美元的國債,居各大債主之首,有媒體報道,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真可謂『不差錢』。那我們這個時代究竟差什麼?差精神。我們這個時代太物質了,人的靈魂、精神、價值觀、道德都外化為實在的、可量化的物質利益。整個社會理想信念動搖,道德滑坡,腐敗泛濫的事實人所共識,這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公報中有權威而精闢的闡述。所以當代中國最缺乏的是精神信仰,是人文精神,是追求真理、捍衛真理、維護正義的勇氣和犧牲精神。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為解決這一時代難題而提出的系統方案,黨的十七大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要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為宣傳、學習、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學習傳統文化不在於復古,而在於讓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煥發生機,讓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血脈相連。 

    傳統文化的精髓本身並不在於浩如煙海經史子集,而在於尋『道』、衛『道』的精神。作為儒家開山派祖師爺的孔子,為了追求『道』甚至到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朝聞道,夕死可矣』『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是儒家追求道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完善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一,我們需要『天人合一』的科學發展觀。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當今中國和世界所需要的最高的『道』,是老子【道德經】中的『道』。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已是全世界所面臨共同難題,政治家們不歡而散的『哥本哈根會議』,藝術家們在【日本的沉沒】【後天】【 2012 】【阿凡達】中的先知先覺,都在促使人們共同解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可以說行動比較旱,黨的十六大後,就在全黨樹立起科學發展的觀念,而且不僅是解決經濟發展問題,而是作為一種國家理念確立的。這應該得之於我們深厚的文化傳統,成為『中國道路』的一部分。我們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定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使『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21世紀的普世價值。 
    第二,我們需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應有之義。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全面地論述了『異化勞動、揚棄異化、實現人的真正解放』等問題,更是堅決地在【資本論】中批判了『商品拜物教』。中國近三十年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但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幅度、國民幸福指數的水平和經濟發展的速度很不相稱,民生負擔依然沉重。更不用說社會的民主化進程,法制化程度是否和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相適合,『穩定問題』『和諧問題』『人的尊嚴問題』之所以成為當前國家政治生活的重大問題,歸根到底是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未來我們發展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是民生問題,共產黨執政的目的、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人的生存、發展、乃至全面發展的問題。所以黨要以『以人為本』作為執政理念,全社會要以『以人為本』為發展目標。 
    第三,我們需要『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獨立自主、自我創新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基本最獨特的部分,中華民族的歷史綿延五千年而未曾中斷,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動力就源於此。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均蘊涵其中。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我們要進一步發展,最大的挑戰就是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大凡對外全面放開的領域,我們都喪失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陣地,唯獨沒有全面放開的航空航天領域一枝獨秀,成為國人的驕傲。建國初期,正是有了獨立自主、自我創新的精神,我們才在真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初步的工業化基礎,有了『哪單一星』的戰略技術,一舉奠定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護衛了共和國六十年的安全發展。今天我們最需要重拾這種民族自信,建設能凝聚十三億人民的強大國家。 
    第四,我們需要『貴和尚中』式的和諧社會與大國形象。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我們的國際形象並不像『中國製造』的商品那麼大受歡迎,國際上彼消此漲的『中國威脅論』,歐美個別國家抵制奧運的逆流,境外敵對勢力支持的『藏獨』『疆獨』『台獨』勢力對國內發展與社會穩定的破壞,最近的美國對台軍售,這些都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呈現給世界的『國際形象』有關。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更離不開中國,我們究竟要樹立一個什麼樣的國際形象,這是目前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急迫問題。其實,我們的文化兩千年前就給出了答案―這就是『貴和尚中』。和諧中國、和諧世界是我們的目標,『尚中』即公平合理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 
    第五,我們需要能和中國傳統文化血脈相連的榮辱觀。無論是仁義禮智信、還是溫良恭儉讓,作為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只要剔除其封建性內涵,均可以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寶貴文化資源,能夠增強我們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文化認同。而且更能深入社會各層面,為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並易於接受。 
    總之,任何文化現象都有其深刻的現實背景,傳統文化熱不是中國人集體的附庸風雅,更非懷舊與復古,而是非常急迫的現實需要,是一場全民族的集體尋根。中國人需要屬於自己的文化精神、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這既是全球化時代中國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使然。理性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華文明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使我們的文化真正源遠流長。(作者:王雪嬰)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