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哲學的"路徑預設"(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10 09:05|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593|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成己成人之善治論 由於服膺於『萬物一體論』,在人生觀上,中國哲學認爲人最重要的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儒家以爲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社會、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交往中,在齊家、治國、平天下及參贊萬物化育的過程 ...

成己成人之善治論

由於服膺於『萬物一體論』,在人生觀上,中國哲學認爲人最重要的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儒家以爲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社會、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交往中,在齊家、治國、平天下及參贊萬物化育的過程中,才能成就自己,進而成就他人。相對於儒家,道家則較爲『消極』,認爲人只有減少甚至放棄對名利之嗜欲,『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相互干擾、相互限制,『魚相忘於江湖』,才能成就自己,進而成就他人。相反,西方以普遍主義和超越的原則――如柏拉圖『善』之理念、康德的『絕對命令』或者上帝的『訓誡』來規定人性,認爲人只有遵循這些原則,才能成就自我。

而要成就他人,必須有積建有爲的善治方略。儒家在社會政治觀上倡導民本主義理念。『民爲邦本』;『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就是說國家的治理應以民意,即人民的物質與情感的需要爲依歸。因此,尊重民意,滿足人民的物質與文化的需要,以民意而不是以統治者的私利爲標準,爲人民制定合情合理的政經措施,興利除弊,是國家施政所遵循的基本理念。

德治主義是與民本主義相配套的另一社會政治理想。中國人認爲,政治清明的關鍵不在威權及暴力刑罰,而在道德教化。『政者,正也』。中國人要求國家的管理者嚴格遵循規則,並以道德人格做人民的表率,用德禮教化人民。如果『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爲本』,就可以使每個人各安其分、各守其位,就能使社會實現和諧。德治主義主張『選賢與能』,要求國家的管理者由有知識、有能力、有操守的社會賢達來擔任。所以,中國人非常看重官員的能力和操守。

『福利社會』政策是民本主義和德治主義之理念在社會實踐層面的落實。『福利社會』,即孔子所謂的『富之』『教之』,孟子所謂的『仁政』。中國人認爲,滿足人民物質方面的需要是國家生存的命脈。所以,國家最迫切的政策就是孟子所謂的『制民之產』,即讓人民有一定量的土地和職業,並實施『勸耕』、『勸農』、『和糴』、『義倉』之策,通過農工商業的活動使人民具備滿足生活需要的物質條件。同時,中國人有『均富』觀念,希望社會每一個人都應享受最基本的生活福利,也只有這樣人民才能擁戴國家,國家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發展。當然,中國人的『均富』不是要財產完全公有,實行絕對的平均主義,而是反對社會貧富差距拉得過大。『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國人,不管是精英人物還是普通民眾,往往懷有『制民之產』的訴求,要求國家讓每個人都擁有一份自己賴以安身立命的產業,並通過宏觀調控來統籌社會貧富之均衡。當人民達到一定的富足後,還必須對人民『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即開辦學校,對人民進行教化,使人民知書達禮,息爭少訟,過上和睦的生活。在中國人看來,政府負有積極教化人民使之有知識、有教養的職責。在教化人民的過程中,官員既是教化的推動者,又是被教化者效仿的對象。這就要求官員自己必須修身養性、遵守社會準則,做人民的榜樣。還有,官員應該積極興辦教育,化民成俗,以德禮導引人民,把刑罰的使用減少到最低限度。如此,則是善治、善政。相反,近代西方社會政治觀則多講個人權利、重權力制衡、尚法治、輕視道德倫理。

綜上所述,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本體論、思維模式、認識論、人生論乃至政治社會觀等方面之『預設』,其觀點密切相關,前後勾連,成爲一有機整體,並呈現出不同於西方哲學路徑的鮮明特色,這就是中國哲學思維特有的路徑預設。把握這種路徑預設,理解其與西方哲學之差異,並能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批評,相互吸收,以熔鑄新的世界哲學和未來哲學。

(作者:王錕 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