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惡搞杜甫之後,還剩什麼?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4-1 09:40|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545| 評論: 0|來自: 中國藝術報

摘要:  我們還能進入民族的文化之流嗎?古人說『入流』,我們『入』了『流』嗎?不進入文化之流,就無法擁有穿透力,不會有歷史之眼。    美國企業家史蒂夫・喬布斯說:我願拿出我所擁有的一切技術,換取一個與蘇格 ...
 我們還能進入民族的文化之流嗎?古人說『入流』,我們『入』了『流』嗎?不進入文化之流,就無法擁有穿透力,不會有歷史之眼。 
  美國企業家史蒂夫・喬布斯說:我願拿出我所擁有的一切技術,換取一個與蘇格拉底共處的下午。可惜,中國恐怕沒有這樣的老闆了。 
  今年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中國的文化界似乎沒有什麼動靜。倒是網友的惡搞【杜甫很忙】在網絡紅火了一把。其實,中國很多作家對自己的文化先輩沒有動靜已近100年了,言必稱馬爾克斯、福克納、博爾赫斯,對自己幾千年的文化卻甚是無知。其實,很多人對歐美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只靠翻譯作品了解一點而已。我曾親見某位大作家公開說,我們已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作家了,他說,帕慕克沒有什麼了不起,他們只懂西方文化,而我們既懂西方文化,又懂中國文化,所以,我們遠遠比他們強。當時大吃一驚。沒有想到我們的著名作家,也就如此水平和眼界。人呀,最怕的就是無知和傲慢。
  我們很難想像,一位英國的作家不熟悉莎士比亞,一位德國的作家不熱愛歌德。德國的天才詩人荷爾德林說,近源頭而居者,斷難流離。只有回到民族的文化之源,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個真正的人。有首歌說,把根留住,中國的文化人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根』呢?
  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中國人的精神境界卻遭遇了困境與考驗。建構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不僅靠經濟,更靠文化。一部分中國作家如果連【左傳】【史記】都讀不懂,對孔孟老莊也一無所知,我只能說,他們已經不是文化學意義上的中國人。
  多年來,中國的電視、報紙、網絡產生了低俗化傾向,有關部門也開始反『三俗』,但不從文化之根上做起,『三俗』只能越反越多。大眾文化會帶來一定的民主,但也能帶來社會審美取向的普遍平庸化,造就一個弱智化的社會。當我們的學校把國學理解成【弟子規】,將於丹捧為國學大師,這個民族就出問題了。
  美國企業家史蒂夫・喬布斯說:我願拿出我所擁有的一切技術,換取一個與蘇格拉底共處的下午。可惜,中國恐怕沒有這樣的老闆了。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只有權力、金錢、美色。只要你進書店,你可以發現,一樓最顯眼的位置擺放的是些什麼書籍。有網友微博說,書店裏書目排行:賺錢、推銷、圓滑處世、成功學、養生、練功、旅遊、休閒、考證考級、教材教輔、文化藝術,最後一類分為自語、玄幻、兇險、自縊體。當然,最多的還有厚黑學,官場厚黑學、商場厚黑學、情場厚黑學,似乎已經不需要文化了,只需要物質、權謀、感官刺激,還有低級趣味。而一個只關注物質、低級趣味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希望的,用愛因斯坦的話說,那是毫無希望的豬欄式的理想。
  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回到我們的文化之根呢?現在很多文化人批評魯迅,甚至謾罵魯迅,進而侮辱、歪曲『五四』新文化運動,似乎所有的罪責都應該由他們承擔。其實,我覺得錯了,大錯而特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任務,在20世紀初,國難當頭,中國文化需要大轉型、大換血的時候,魯迅、胡適們,取西方的火,煮自己的肉,為中國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的做法,是有一點過頭,但那是策略,是矯枉不得不過正。他們本人幼承庭訓,家學源遠,青年時期出國學習西方文化,都是有着切膚之痛,真是中西貫通的學者。小說,在中國文化史上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是他們把小說抬入了神聖的文學殿堂。胡適、馮友蘭把中國思想『哲學化』,也是一種現代轉型。這都是非常偉大的文化貢獻。
  謾罵魯迅們反傳統,是很可笑的。他們的『反』,是一種『超越』,一種『轉型』,沒有他們,就沒有現代的文化中國。倒是當下的中國文化人應該反思了,我們這幾代新中國的文化人做了什麼?我們給後人留下了什麼?除了一大堆課題,我們還剩下什麼?
  『文革』後的幾代文化人究竟有着怎樣的文化底色?我們還能進入民族的文化之流嗎?古人說『入流』,我們『入』了『流』嗎?中國的唐詩對西方現代詩歌貢獻卓著,可在中國當代詩人的心目中,唐詩早就老掉牙了。北島算當代的優秀詩人了,但我看一位漢學家的文章,他認為北島的詩也僅僅是漢語版的歐洲詩歌而已。中國詩歌,要放到世界文壇說話,不能關住門,自說自話,妄自尊大。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必須要進入我們的詩歌之流,那也是一條詩歌的大河,不會比黃河、長江小多少。我們的詩歌傳統,從【詩經】、屈原下來,經過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到納蘭容若,真是浩浩湯湯,規模了得。中國的文化人,應該紀念他們了。
  前不久,某大學又要舉辦海子詩歌朗誦會,邀請我參加,我拒絕了。已經參加過幾次海子詩歌朗誦會,煩。我不是說海子的詩不好,但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少見大學生為別的詩歌大師舉辦過朗誦會,比如屈原、李白、蘇東坡,或者現代的聞一多、朱湘等等。很難想像德國人不朗誦歌德、席勒。
  不進入文化之流,就無法擁有穿透力,不會有歷史之眼。英國富裏迪在【知識分子都到哪裏去了?――對抗21世紀的庸人主義】一書中深入分析了當今社會的平庸化現象。他認為庸人就是一個欠缺人文文化的人,一個只對物質和日常事物感興趣的人。而可怕的是我們現在正在墮落為一個『平庸崇拜』的弱智化社會。法國後現代主義者利奧塔爾宣佈『教授死亡』。這是尼采『上帝死了』、福柯『人死了』,羅蘭巴特『作家死了』之後又一次影響很大的宣言。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樂也。』而現在一些人崇尚的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庸才教育,這種所謂的學術民主也是世俗化的產物,他們不僅抑制學術和文化的創新能力,也把公眾當作兒童,降低對他們的要求。
  呂思勉先生說,大凡一個國家,總有其一個或若干個重要地點,此等重要地點,或為財富之所萃,或為兵力之所存,或為文化之所寄。其中文化一端,尤為重要。因為這是民族的靈魂,雖無形而其力量實極偉大。曾國藩給朋友信說:『竊觀自古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而後政治顛倒,災害從之,屈平之所以憤激沉身而不悔者,亦以當日是非淆亂為至痛。國藩入世已深,厭聞一種寬厚論說、模稜氣象,養成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世界;誤人家國,已非一日。』
  從這個角度說,網友惡搞一下杜甫,本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而且也顯示了他們一定的想像力。擔憂的是,我們只有惡搞。我們可以過情人節,可以過萬聖節,卻沒有多少人記得杜甫,這才是值得擔憂的事情。但最可怕的,還不是惡搞,而是遺忘,集體遺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覺得有於丹,比沒有於丹,要好一些。起碼她喚醒了國人的【論語】記憶,沉睡已久的【論語】記憶。
  波德裏亞在【消費社會】中說,研究大眾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砸爛這個如果算不上猥褻,但算得上物品豐盛的、並由大眾文化傳媒尤其是電視竭力支撐的惡魔般的世界,這個時時威脅我們每一位的世界』。因為,在人類隱蔽的、仿佛帶有神秘色彩的發展過程中,精神力量是真正進行創造的原則。一個只有大眾文化的民族,註定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歌德說:『如果我們需要一個樣本的話,我們應該回到古代希臘人那裏,他們的作品總是描繪出人類的美。』
  那麼,我們呢?我們應該回到哪裏去?
來源:中國藝術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