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名人故居屢遭拆遷 多留一處魯迅舊居又有何難?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3-30 11:06| 發佈者: 濟世| 查看: 1762|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3月26日,就在社會各界為魯迅舊居命運擔憂之際,北京市西城區政府作出決定,暫不拆除魯迅舊居,並考慮依據歷史照片進行原貌修復,其所在的磚塔胡同也將同時得到完整保護。 對於不斷遭遇拆遷的名人故居來說,這算 ...

3月26日,就在社會各界為魯迅舊居命運擔憂之際,北京市西城區政府作出決定,暫不拆除魯迅舊居,並考慮依據歷史照片進行原貌修復,其所在的磚塔胡同也將同時得到完整保護。

對於不斷遭遇拆遷的名人故居來說,這算是一個春風拂面般的信息。眾所周知,魯迅在北京住過四個地方:南半截胡同7號的紹興會館、八道灣11號、磚塔胡同84號與宮門口西三條21號。其中,南半截的紹興會館雖然四桌遊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八道灣11號被劃入即將遷徙的35中校園內,避免了被拆遷的命運,宮門口西三條21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北京魯迅博物館的主體,這三處與魯迅相關的住處都被妥善地保護起來,沒有拆遷之虞,只有磚塔胡同84號,是其中唯一沒有『文保資格』的故居,幾十年間,被開發商數度覬覦,屢遭險情。

可以說名人故居保護是近些年我們遭遇的新問題。由於名人故居本身的複雜性,相關部門對於名人故居如何認定以及認定之後如何保護,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國家相關的法規條例還在調研中,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尚沒有時間表,但在此之前,顯然也不能聽之任之消失在城市的建設中。即使是一些故居、舊居從建築本身的價值來看,似乎不值得花大力氣保護,但最好不要輕易毀壞,不妨先等等看,省得今後悔之晚矣。

不妨回看一下這段舊居的歷史。1912年5月,魯迅從紹興來到北京,赴教育部任職,住進紹興會館,7年以後,1919年11月,魯迅移居八道灣。八道灣是個大宅院,魯迅、周作人、周建人眷屬以及他們的母親魯瑞都住在這裏。把一家人團聚起來,和睦地居住在一個屋檐之下,是魯迅多年的心願。然而,1923年夏天,由於兄弟失和,魯迅這個心願破滅了。這一年,魯迅搬進磚塔胡同六十一號,即今天的84號。

在這裏,魯迅居住了近10個月,創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說【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與【肥皂】,編定了【中國小說史略】,校勘了【嵇康集】。在這些著作中,【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人自己研究中國小說發展史的開山之作;【祝福】在魯迅的小說中是與【孔乙己】、【阿Q正傳】齊名的作品,是中國現代小說中的扛鼎之作而難以逾越,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學寶庫。磚塔胡同84號無疑是魯迅生平、思想與創作的折點。研究作家創作,文本與時代分析固然重要,但作家的生平際遇與曾經居住的地理環境研究也是不可以忽略的。後者且往往遣之於作家筆端,比如【幸福的家庭】中這樣的描述:『就在他背後的書架的旁邊,已經出現了一座白菜堆,下層三株,中層兩株,頂上一株,向他疊成一個很大的A字。』『他當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經用完了,只有一根稻草繩,卻還死蛇似的懶懶的躺着。』小說主人公居住的困窘是可以視之為當年魯迅在磚塔胡同84號的真實寫照的。保存作家的住地,並不僅僅是為了憑弔,還在於可以給後來者與研究者提供一處探尋作家寫作心態的載體。這樣的載體是可以觸摸的實體,潛蘊着豐富的時代、地理與人文信息,是任何其他載體難以替代的。

在英國,詩人濟慈、作家奧斯汀的活動場所都得到了認真的保護。在印度,泰戈爾的故居及其重要活動的發生地都享有相當的保護級別。當下的情況是,魯迅在北京居住過的地方,至今尚存,猶如四顆璀璨的珍珠,展現在世人面前。如果把這四顆珍珠串聯起來,進行整體保護,無論是豐富北京文化元素,還是研究魯迅的生平與創作活動,意義都不可低估,而全面地保存一個偉大作家的生活足跡,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我們應該極其珍視。(王彬)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