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與楊麗萍都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在搶救民間藝術、弘揚民族文化方面成就斐然。然而,在將各自的民間藝術帶出國門、走向世界方面,趙本山較楊麗萍顯然稍遜一籌。
2005年,楊麗萍將【雲南映象】搬上了美國的藝術殿堂。2006年9月底,【雲南映象】又踏上了遠征歐洲的旅程,巡演歷時4個多月,演出城市遍及10餘個歐洲主要城市,演出近百場,並成功與歐洲最大的演出商簽訂了協議,每年有不少於20周的商業演出。時至今日,楊麗萍及其【雲南映象】仍舊馳騁在世界各國的藝術舞台上。 2007年,趙本山帶領二人轉演出團體進入美國。最初,其在美國各大媒體得到追捧,但之後卻傳出了很多負面新聞,不是『票賣不出去需要華僑贊助』,就是『票價太高、內容低俗』,甚至還有媒體爆出其『被華人華僑起訴』等消息。雖然趙本山的美國之行真相如何說法不一,未有定論,但自此以後趙本山確實再未嘗試海外商演。 筆者無意通過對兩位藝術家的對比得出高低之分,只是想通過此類比較,爲我國的文化貿易研究拋磚引玉,爲我國的民族文化產品走出國門提供更多借鑑。筆者認爲,美國之行,趙本山之所以不敵楊麗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走出去的方式與渠道 楊麗萍在進入美國時,採取的是市場行爲,以貿易方式與國內外經驗豐富的成熟運營商合作,順利進入國際市場並一舉獲得成功。【雲南映象】作爲擁有龐大團隊的獨創節目,其運作和推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爲減小單方面風險,獲得更大的收益,楊麗萍委託民間文化傳媒公司派格太和全球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與美國最大的演出推廣系統和最大娛樂傳媒公司明晰頻道以及美國最大的劇院經紀同盟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合作,採取『共同投入、收益分帳』的形式,利用三方雄厚的實力和豐富的組織經驗,迅速進入美國市場並獲得成功。 趙本山的美國之行則令人莫衷一是,先是聲稱此次演出是『新春慰僑演出』,屬於官方文化交流性質,後來的演出承辦商又變成了美國愛德華公司和美國悅洋文化傳播公司。而據報導,悅洋公司又想將演出轉包出去,由於提出的承辦要價是8萬至9萬美元,且要求保證所有隨行的30餘名演員每天飲食消費不低於50美元,住宿條件是不低於四星級的高級賓館,紐約當地代理商皆望而卻步。直到距離趙本山紐約演出還有10天時,悅洋公司才匆匆授權一個被稱爲『在紐約搞裝修的包工頭』的人負責趙本山在紐約演出的接待、票務、贊助等事宜。 營銷手段與效果 在國際文化市場上,對於來自域外的陌生文化,好酒也怕巷子深。【雲南映象】能夠成功進入美國市場,科學的市場營銷功不可沒。在【雲南映象】演出之前,明晰頻道及威廉・莫里斯公司就策動幾十家大媒體對楊麗萍之行做大量的預熱報導,預先在當地的電台、電視台投放大量廣告,並特別策劃了一個『向楊麗萍授予城市鑰匙』的活動,這些迎合美國人口味的『炒作』,把文化、政治、經濟捆綁在一起,在當地觀眾中迅速掀起中國熱,爲扶搖直上的票房收入添薪加火。 趙本山的美國之旅靠的是其名氣,由於演出性質、承辦方的不確定性,造成趙本山的美國演出幾乎沒有動用有效的營銷手段。據【青年周末】報導,由於觀眾『信不過』美國承辦方對趙本山演出的宣傳方式,也爲趙本山招來『想在美國賣高價票』的惡名。 文化產品的內容和形式 【雲南映象】是『一部沒有用故事作爲結構,卻包容了所有故事內涵的大型原生態歌舞作品』。『【雲南映象】不僅是歡樂的歌舞,它是一場感激的儀式,蘊涵著深刻的現代觀念,這個觀念就是對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歌舞劇側重的是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與主題,而這些人類共有的情懷也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雲南映象】整台演出是連貫的,中間沒有休息,每個節目前都有英文解說,因而在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方面就減少了交流與接受的麻煩;另外,楊麗萍將【雲南映象】在美國的演出名字改爲【香格里拉】,不僅符合舞蹈所要展現的美麗、安寧的意境,同時具有中國色彩,還能夠在美國人的心中產生認同感與親切感。 趙本山的演出形式屬於語言藝術,沒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與語言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這增加了交流與溝通的難度,對於外國觀眾來說,即使現場增加同聲傳譯,也難以達到心領神會的效果。雖然趙本山美國演出的主要受眾是華僑,但他卻忽略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並沒有將其在美國的演出內容做本土化的藝術處理,沒有在演出內容和形式上下更多功夫,這導致其表演中一些對殘疾人的模仿和搞笑噱頭遭到指責;另外,趙本山的演出內容龐雜,除了二人轉,還有絕活、才藝、老歌新唱、小品、歌曲以及舞蹈演出等,缺乏經典的品牌效應,難以引起演出商的青睞。 市場定位與受眾 楊麗萍與國際頂尖文化演出商、承辦商合作,將全球觀眾作爲自己藝術的受眾,以達到讓【雲南映像】走向世界的目的。此外,楊麗萍突出的是品牌,因此,即使沒有她本人參演,其國際巡演的團隊也一樣能產生轟動效應。『美國人不認識誰是楊麗萍,他們的喝彩是爲了雲南,爲了我們的民族藝術。』 相比而言,趙本山的美國之行目的不夠明確,且受眾僅局限於在美國的華人華僑,鮮有本土的美國人,在擴大我國民族文化影響力上效果有限,也直接導致了其後期在國外可持續發展的乏力與斷裂。尤其趙本山的美國之行憑藉的是本人的名氣與影響,如果沒有趙本山親力親爲則會使吸引力大打折扣。(蔣曉梅)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