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惡搞名人成常態 評:應把握尺度淨化社會環境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3-26 16:22|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639|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今年是詩聖杜甫誕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網絡走紅。關於他的塗鴉圖片在微博上瘋轉,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    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不符合唐王朝的要求,導致其思想 ...
今年是詩聖杜甫誕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網絡走紅。關於他的塗鴉圖片在微博上瘋轉,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 
  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不符合唐王朝的要求,導致其思想地位到了宋代才被確立並沿襲至今。杜甫在宋代典範地位的確立,是宋人在其特定文化心理下,對傳統文化重新審視後作出的選擇。杜甫的形象定格千年,可現在又忙了起來,為什麼呢?
  其一,現在流行的解構主義讓部分人群習慣性懷疑一切。我國有符號化人物的傳統,五千年來,一個個典型人物紛至沓來,讓人應接不暇;當下人們的思想受到巨大衝擊,由此產生應激反應,走向了符號化的對立面,即解構。『你高高在上太威風,我偏偏要拉你下神壇』,可以看做是時代的一個特點。從積極意義上講,這是人們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從消極意義上講,過度地解構異化懷疑一切,會陷入無所適從的精神迷亂之中。 
  其二,教科書幾十年如一日不加改變,不適應現在學生的心理。如教科書上的『杜甫』形象十數年沒有改變,但學生們的思想在變。同時,教材視角缺失、缺少情趣、缺乏求真精神也是一種客觀情況。於是,『杜甫』成了任學生們打扮的『小姑娘』。教材編寫者或許可以借鑑一下那些看似輕佻的塗鴉,對教科書配圖進行調整。
  其三,老師照本宣科,歸納中心思想式樣地解讀杜甫,其思想內容大多停留在宋代的理解,更多地依舊是說教,無法滿足學生的天性。學生們看似是不專心聽講去塗鴉,其實是想像力無處釋放的另類表現。
  跳出這個新聞,從大的角度上來講,惡搞名人、惡搞經典已經成為常態。如影視劇方面,不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戲說乾隆】,還是近年來的【太祖秘史】,抑或更近一點的【新三國】等,都是在用一種調侃的方式來解讀歷史。一些學者也忙着『解構』歷史人物,例如詩仙李白在某作家筆下變成了吃軟飯、打群架、混黑道、夢想在鬧市砍人的『大唐第一古惑仔』,等等。
  這些『惡搞』可以帶來圖書的銷量,可以帶來票房,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但社會效果顯然是不好的。相對而言,學生們是單純的,要注重對他們的引導,把握其『惡搞』的尺度,淨化社會環境。
  學者、編劇們或寫書言志,或拍戲公映都可歸入大眾媒體的範疇,會對下一代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90後』的小觀眾們,他們在『惡搞』之下只能被灌輸錯誤的歷史觀、人生觀,影響深遠。對社會主流來說,更應該本着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歷史,對待歷史人物。
  值得思考的是:還有幾人能想起今年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呢?靠惡搞才能激發大眾的興奮點,又說明了什麼呢?(錢兆成)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