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生活讓很多人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休閒娛樂』本應是人們緊張情緒的調節劑,提高生活質量的催化劑,但在生存壓力井噴式暴發的環境下,這種閒適變得有些奢侈,也有些走形了。前不久,央視發布了10萬人參與的【CCTV2011―2012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中國人日均休閒時間不超過3小時,其中8%的受訪者休閒時間為零。這些數字背後,隱藏的是國人日益透支的健康和疲憊壓抑的心理,有人形象地稱這種現象為『休閒病』。 一放假,各種不適找上門 其實,所謂的『休閒病』並不是新說法。早在2008年,它就被荷蘭心理學家溫格霍茨教授研究發現並命名,指的是平時工作馬不停蹄,到了周末、假期或者工作壓力剛剛解除的時候,出現噁心、頭痛等病症,而這一診斷在很多人身上應驗了。 早上6點半,趙女士在刺耳的鬧鈴聲中驚醒,爬起來草草梳洗一下,就抓起包直奔地鐵站,趕往公司。因為最近剛接了一個大項目,身為項目主管的她不敢怠慢,連中午吃飯的時間都在開會。這段時間,加班成為她生活的重心,常常是別人都進入了夢鄉,她才踏上回家的路。等到項目結束的那個周末,她和同事慶祝完回家,第二天就開始頭痛、發燒、上吐下瀉。像趙女士這樣的大有人在,【生命時報】聯合【12580生活播報】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近6000人里,六成人在假期里會出現各種不適。溫格霍茨教授當年在調查研究了2000名當地人後,還得到了以下結論:『休閒病』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疲憊、肌肉疼、噁心以及感冒或流感;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染上這種病。 為何忙的時候沒累病,放假了反而病倒了?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耿同超教授分析說,人在精神緊張的時候,身體處於興奮狀態,各種應激激素會被調動起來,免疫力也得以提高。一旦精神徹底放鬆,上述應激狀態解除,免疫力也就隨之下降,於是原先積累的勞損以及潛伏的病菌就一起『發力』,把人撂倒。溫格霍茨教授指出,這種『休閒病』歸根到底是壓力所致,尤其愛找追求完美、責任心重、對自己要求高的人,而這類人在工作中很糾結,在工作之餘也不善於休閒。很多人在星期一、長假剛結束時萎靡不振,也是『休閒病』鬧的。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