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棗隨筆選】暨張棗詩歌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聯合舉辦的『【張棗隨筆選】暨張棗詩歌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著名作家李洱,詩人柏樺、西渡、姜濤、學者劉淑玲、夏可君、顏煉軍及人民文學出版社資深編輯腳印等出席並發言。 1962年出生的張棗,被一些評論家譽爲『當代可排進三甲』的詩人,2010年因肺癌在德國去世。張棗離世後不久,人民文學出版社曾出版他的詩選【張棗的詩】(【藍星詩庫】),受到讀者歡迎。 此次出版的【張棗隨筆選】薈萃了他生前爲數不多的散文作品,其中包括散文詩、序跋、演講稿、課堂講稿、訪談和少許譯文。張棗的散文作品有如下優異性:在修辭上,他借重豐厚的西方語言文學素養和眼界,有意識地採集古典漢語中各種『甜』 (張棗的詩學關鍵詞)的元素,發明了一種儒雅而精確的文風;在精神內涵上,他力圖因地制宜地在生活中萃取出那些最不可思議的、最能安慰人們的存在的部分,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即尋找內在於生活的秘密慶典。 本書編選者顏煉軍在後記中寫道,張棗曾說過,他的漢語只留給詩歌,因此留下的散文不多。他對用漢語寫散文非常吝惜,但這遠不是懶散和浪費的藉口,而是一位長期寓居西方的優秀漢語詩人內心的流浪的寫照。即便是如此少的作品,依然可以讓讀者從中感到詩人的『別材』。 當天出席研討會的有不少曾與張棗有過密切交往的朋友、同事以及同學們。大家在評述他文學成就的同時,也從點點滴滴還原了生活中的張棗,比如他偏好美食、爲人隨性等。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