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乾爹似乎還是娛樂圈、尤其港台娛樂圈裡的一種『潛文化』,如今不但『登陸』,而且已悄然從娛樂圈蔓延到『半娛樂圈』――即『認爹』的往往是娛樂圈或准娛樂圈人士,而『當爹』的則是更煊赫的人物。 其實這種風氣與其說是『開放副產品』,倒不如說是一種『復古』或『返祖現象』:中國古代的乾爹和乾兒子,也大抵是爹有面子兒倒貼的格局。 最初多是爹主動 互惠互利好買賣 如今有文字可查的最早乾爹-乾兒子組合,據說是周文王姬昌,傳說中他有兒子100個,其中99個親生,第100個卻是乾兒子。不過歷史上有據可查的周文王兒子只有18個,其中10個爲同母,『100個兒子』的說法來自【詩經】的文學創作,第100個是乾兒子則更是志怪小說流行後才出現的說法,據說這個乾兒子長著對肉翅,可以飛來飛去,如此離奇的說法,自然沒辦法當真相信。 不過至遲在西周時代就已出現的【詩經.小雅.小苑】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詩句,這被認爲是最早形容乾爹-乾兒子關係的確切文字。中國古代人看見蜾蠃巢內有螟蛉的幼蟲,誤以爲前者收養後者爲乾兒子,所以『螟蛉』就成了乾兒子的代稱,其實蜾蠃自己明明有生育能力,讓螟蛉幼蟲『入戶』,是爲了給親兒子當『嬰兒食品』罷了。 自從社會進入父權時代,『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家族繼承權成了至高無上的大事,一些沒有子嗣的名門望族爲傳續家業,不得不在本族、母族或妻族中尋找合適青少年,收作養子,充作自己的繼承人。這類『乾親』自然是爹主動,因爲有些乾兒子還是襁褓中兒,甚至尚未出世。 如果幹爹始終沒有兒子,乾兒子幾乎一定能繼承家業,這個『家業』可能是一座宅子、一座城,甚至一個國家,中國歷史上以乾兒子身份繼承皇位的比比皆是,像西漢一朝一共有15個皇帝,以乾兒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就有前少帝劉弘、後少帝劉恭、昌邑王劉賀、宣帝劉病巳、哀帝劉欣、平帝劉b、孺子劉嬰共7位,幾乎占了一半,北宋仁宗,南宋高宗、寧宗、理宗或無兒子、或所生兒子盡數夭折,也不得不從遠親中尋找合適幼兒當乾兒子,並最終把皇位傳給他們。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嘉靖皇帝是乾兒子出身,而清代的最後兩任皇帝――光緒和宣統,也都是乾兒子出身。 這種純爲傳宗接代而認的乾親,乾爹和乾兒子未必有多少感情,像西漢的兩個少帝來路不明,乾爹劉盈對他們的感情可想而知,光緒、宣統兩位則是『乾爹』病入膏肓後才匆匆抱進皇宮的,有些甚至乾爹死了,太后、大臣爲了不讓皇帝絕種,硬給指派個乾兒子,像劉賀、劉病巳、劉欣、劉b等都是這種情況,有的『養父子』甚至生前壓根沒見過面,據說明嘉靖帝朱厚芯兔患過『乾爹』――正統皇帝朱厚照。當然也有真的把乾兒子當親兒子養的,比如宋高宗趙構對宋孝宗趙Y就慈愛有加,並在生前主動把皇位讓給這個乾兒子。 一般而言,這類乾爹認乾兒子是皆大歡喜的事,乾爹有人承繼家業,不怕斷子絕孫,乾兒子平步青雲,從此飛黃騰達。但乾兒子一旦認了別人當爹,自己的親爹往哪兒擺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漢代昌邑王劉賀就因爲被立爲嗣皇帝后以兒子身份祭祀親爹劉m,結果被當做一條大罪,只當了27天皇帝就遭廢黜,因爲理論上他的『爹』只能是乾爹漢昭帝劉弗陵;漢哀帝劉欣也碰上同樣的問題,結果絞盡腦汁,來了個『兩爹並尊』,把親爹劉康追封爲比皇帝低半級的『定陶恭皇』,可這煞費苦心的安排令許多人感到無法忍受,劉欣活著大家忍著,劉欣死後屍骨未寒,『定陶恭皇』也就被打回原形,徹底清理出『皇爹』行列;明朝嘉靖皇帝爲了把親爹朱vz『命名爲親爹』,和滿朝文武打了好幾年是非官司,最終雖如願以償,卻把原本好生興旺的明朝,給搞得黨爭紛擾,國無寧日。 這類傳宗接代型乾兒子的價值,在於乾爹自己生不出兒子,一旦情況生變,乾兒子就可能處境尷尬,在近鄰日本,曾出現過豐臣秀吉老來得子、原本已繼承『關白』大位的乾兒子兼親外甥豐臣秀次被迫自殺給親兒子挪位置的慘劇。中國倒是沒發生過這類事,但乾兒子和親兒子難以並存卻是不爭的事實。蜀漢劉備的乾兒子劉封,實際上並沒有爭皇位的野心,但即便如此,在劉備病重時,諸葛亮也顧慮他『剛猛難治』,找茬把他逼死。後梁太祖朱溫,親兒子7個、乾兒子4個濟濟一堂,不分彼此,他本人據說因爲某種不可告人的隱私偏愛乾兒子朱友文,結果心懷不滿的親兒子朱友殺心陡起,連親爹帶乾弟弟來了個一勺燴。正是由於考慮到這種可能出現的尷尬,自認爲還有可能生出親兒子的宋仁宗便遲遲不肯收乾兒子,當時竭力勸說宋仁宗收乾兒子的歐陽修、范仲淹等認爲,乾兒子不妨先認著,萬一親兒子出生,再讓他們『主動讓賢』,這恐怕未免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這類繼承家業型乾兒子有時會弄出倆爹,比如宣統,就被堂而皇之地宣布爲同治、光緒兩位死去皇帝的乾兒子,這是因爲那二位都絕後,乾兒子不論只認哪一位乾爹,都會出現另一位斷子絕孫的悽慘景象。 一般而言,乾兒子都是老『家長』或其『管家』給找,乾爹自然是前任或現任『家長』,但例外總是有的,比如處處標新立異的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就爲別人找了很多乾兒子,如被他殺掉的權臣東王楊秀清,親兒子也讓他殺得乾淨,他爲楊平反後並未從楊的同族兄弟中找個繼承人,而是把自己的兒子洪天佑改名楊天佑,算作楊秀清乾兒子,做了幼東王;他自己的長子洪天貴福,是繼承自己王位的幼天王,卻被他鄭重其事過繼給『天兄』耶穌,成爲兼祧自己和耶穌的『天命幼主』。這些自然是精心盤算的政治把戲――權臣的家業、『神仙』的家業,都被姓洪的繼承,在人家是干的,在自己卻是親的,這天底下還有啥買賣比這強?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