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甲骨藏珍 殷契重光――記國家圖書館藏甲骨精品展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5-9 00:00|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248| 評論: 0|原作者: 風華|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殷契重光――國家圖書館藏甲骨精品展】近日在國家圖書館稽古廳與讀者見面。國家圖書館精選了館藏甲骨實物 60 片和 30 種甲骨文書法作品,進行三個星期的展出,在滿足廣大讀者了解認識甲骨文和燦爛古代文化期 ...

【殷契重光――國家圖書館藏甲骨精品展】近日在國家圖書館稽古廳與讀者見面。國家圖書館精選了館藏甲骨實物60片和30種甲骨文書法作品,進行三個星期的展出,在滿足廣大讀者了解認識甲骨文和燦爛古代文化期待的同時,也激發社會公眾珍視古代文化,樹立建設文化強國的文化自信,並銘記前輩學人為整理、傳播中華文化遺產而孜孜以求的精神。

【殷契重光】甲骨精品展對1899年甲骨被發現以來百餘年的甲骨發現與發掘史進行了生動勾勒,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生動豐富的圖片以及甲骨實物為讀者介紹了甲骨的基本知識。尤其是精選國家圖書館藏甲骨36片,按照祭祀、軍事、田獵、農業氣象、吉凶、疾病生育六大專題陳列,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商代後期的社會生活。這些甲骨在再現久遠歷史的同時,也生動呈現出甲骨文字體優美、風格多樣、美輪美奐的書法藝術。近代羅振玉、董作賓等著名學者的甲骨文集聯、集詩作品和著名甲骨文書法家、旅日華僑歐陽可亮的多幅甲骨文書法作品,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解甲骨文和燦爛的古代文化。

甲骨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遺存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餘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有系統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軍事、農業、交通、宗教、祭祀等商周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歷史的重要史料,與敦煌遺書、漢晉簡牘和內閣大庫檔案一起被譽為我國近代文化的四大發現。

走進國家圖書館稽古廳【殷契重光】甲骨精品展的序廳,便仿佛從十九世紀末走進了三千多年前的悠悠時光。1899年以前,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北、洹河以南的農田中不斷有甲骨發現,大塊的被作為中藥『龍骨』賣給藥店,為了賣上好價錢,出售前還會把上面的字刮去,小塊的被拋棄或回填。傳說時任清廷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因病服藥,在中藥中發現『龍骨』的龜甲上刻有文字。約1899年秋,山東濰縣古董商范賈攜帶刻有文字的甲骨數片進京拜見一生『好古成魔』的王懿榮,王懿榮將其視為珍寶,並進行研究,成為發現和收藏甲骨最早的人。與此同時,天津學者王襄和孟定生等人也是甲骨文較早的發現者。

甲骨自1899年被發現以來,陸續在河南安陽殷墟、陝西周原遺址等地出土。殷墟出土的甲骨約15萬片,分藏於海內外各公私機構中,其中,10萬餘片藏於國內及港澳台地區的近百家機構,近5萬片甲骨流散至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等12個國家和地區。國家圖書館藏殷墟甲骨35651片,約占存世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甲骨藏量最多的機構。

國家圖書館的甲骨收藏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北平圖書館時期。1934年,何遂先生將所藏甲骨捐贈國立北平圖書館,成為國家圖書館收藏甲骨的濫觴。此後,通過國家撥交、個人出讓、本館徵購等多種渠道,國家圖書館的甲骨收藏形成了至今三萬多片的規模。館藏甲骨中不乏羅振玉、孟定生、郭若愚、劉體智、胡厚宣等名家舊藏,而且多為精品,其中,國家撥交的兩萬多片甲骨構成了國家圖書館館藏甲骨的主體。

中華文明以文字記載歷史而飲譽世界,就是因為甲骨文、鐘鼎文的存在,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殷契重光】甲骨精品展中有幾種展品尤為引人矚目。如北圖6006號甲骨,經著名甲骨文專家王國維、董作賓將其與其他甲骨碎片綴合進行研究,由此確定了商王世系,不僅印證了【史記・殷本紀】中相關記載基本正確,還對【史記・殷本紀】所記載商王順序進行了修正,解決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問,意義非同一般。

【殷契重光】甲骨精品展中陳列的北圖12789號甲骨,是久負盛名的『四方風甲骨』。甲骨上記錄了掌管出入風和日月長短的四方神名以及風名,同樣的內容見於【山海經・大荒經】,反映出當時人已認識到,一年之中,隨着季候的推移,風向有所變化,晝夜長短也有不同。由此可見這些甲骨的珍貴。

有的展品見證了近代以來的時局變遷,如北圖35012號甲骨與現藏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乙5340號原屬一片完整的龜甲,現在則碎成數片,分藏大陸和台灣,不禁令人心生感嘆。

【殷契重光】甲骨精品展還向讀者生動介紹了甲骨出土地點確認和甲骨文破譯等學術研究的成果。1908年,我國近代著名甲骨文專家、金石學家羅振玉經多年探尋,確認因古董商為壟斷甲骨牟利而故意隱瞞的甲骨真正出土地點為安陽小屯村,並於1915年親自到小屯實地考察,收集甲骨,寫成【五十日夢痕錄】,學術界才得以知悉甲骨出土的一些真實情況。至1928年,羅振玉已收藏甲骨3萬多片。通過研究,羅振玉確定甲骨為殷王朝遺物。羅振玉舊藏甲骨中有461片現存國家圖書館。

甲骨文經王懿榮初步斷定為商代刻於甲骨上之後,清末著名小說家劉鶚、清末著名經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孫詒讓隨後對其進行了初步釋讀。劉鶚繼承了王懿榮所藏大部分甲骨,並積極搜尋,至1903年已藏甲骨5000余片,遂選取其中1058片、墨拓編成甲骨學史上第一部著錄書【鐵雲藏龜】並初步解讀。孫詒讓據【鐵雲藏龜】所著的【契文舉例】一書,是甲骨學史上第一部甲骨文考釋著作。經孫詒讓考證,一大批常用字得以釋讀。

在【殷契重光】甲骨精品展中,讀者也讀到了甲骨文考釋的生動故事。對甲骨文考釋和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四位重要學者『甲骨四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經羅振玉、郭沫若等甲骨學者的研究,甲骨文常用字已基本可以釋讀,文句也可以通讀;經王國維、董作賓等甲骨學者的研究,甲骨文由單純的文字考釋對象而成為商史研究的可徵用資料,為甲骨商史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國家圖書館積極推動館藏甲骨的整理髮布,對館藏甲骨按計劃進行系統的編目整理,並通過網絡數字影像的形式及時發布編目整理的成果,至今已有8000余片甲骨的數字影像在網上公布。如今,甲骨保護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今年,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評審中,甲骨文作為特種文獻進入申報名單。目前,國家圖書館正在積極準備,將甲骨文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