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至6日,『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暨考古學專業40周年慶典』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隆重舉行。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剛爲新成立的文化遺產研究院揭牌。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向紅出席會議。副校長樊麗明主持會議。 徐顯明首先對前來參加此次活動的領導、中外學者和廣大校友表示歡迎,對他們一直以來對於山東大學學科建設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說,山東大學在建校之初,就設有經史子集課程,從而奠定了文史學科的基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科學考古學剛剛傳入我國,山東大學就邁出了考古學發展的第一步。1928年,時任齊魯大學助教的 童明康在致辭中對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說,山東大學是國內較早設立考古學專業的高校之一,在考古學界有重要影響,在辦學過程中形成了注重基礎訓練與學科拓展的特色,爲我國考古文博界培養了數以百計的優秀人才,他對此表示感謝,並希望新成立的文化遺產研究院在未來的發展中拓展研究領域,更好地適應我國文化遺產事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單霽翔在致辭中首先對山東大學聘請他爲文化遺產研究院名譽院長表示感謝。他說,山東大學地處齊魯之邦,憑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在11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文史見長』的特色,並始終把培養優秀的考古文博人才作爲基礎性工作,既強調基本功訓練,又具有國際視野,在聚落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環境考古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學校領導英明決策,整合考古學、民俗學科的力量,成立文化遺產研究院,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協同創新,更好地爲國家、尤其是山東省的文化遺產事業服務。他說,山東大學師生做事踏實,重視學術,我很高興成爲其中的一分子,並將和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師生一道,積極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工作。 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謝治秀代表省文化廳、文物局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山東大學考古學科、民俗學科對山東省文化遺產事業的貢獻,表示將對文化遺產研究院給予更多支持。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 山東大學考古學專業教師代表 古史重建和中華文明起源一向是山東大學考古學科的主攻方向,未來文化遺產研究院將仍然瞄準這一方向,從器物-技術、制度-社會、文化-認知和環境變遷等角度,揭示我國主要區域社會的複雜化進程,闡釋中華文明起源的機制和早期形態,並通過與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在國家形成和早期國家形態方面的比較研究,探索、總結中華文明的特質及動因,在文明起源理論建設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山大學派。山東大學的民俗學科向來重視田野調查。研究院將繼續保持這一學術傳統,以田野作業帶動知識生產和理論建構。考古學、民俗學都是實踐性、社會性極強的學科,分別承擔著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劃、保護、傳承的重任。遺產保護與規劃涉及到建築學、規劃學、旅遊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研究院將進一步密切與兄弟院系、兄弟高校、政府、企事業單位、國外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關係,大力加強協同創新,求得學科和平台的可持續性發展。研究院將堅持開放性、國際性的特色,將研究院建成考古學、民俗學、文化遺產學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高端科研中心、高水平諮詢中心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