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啟動儀式在中心校區舉行。國內儒學和古典文獻研究領域近二十位專家、學者與會,就集部儒學文獻的整理和使用以及相關問題展開熱烈和深入的探討。『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是國內學術界對集部文獻首次展開的全方位、大規模的整理,乃填補空白之舉。該工程除了能為儒學及相關研究提供資料上的便利,還將為相關人文學術研究探測新資源,拓展新空間,極大地推動相關研究的進展。山東大學副校長陳炎出席儀式並致辭。
陳炎在致辭中代表學校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山東大學學科建設尤其是儒學學科建設的各位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在介紹了山東大學儒學研究的基本情況後,陳炎希望未來山東大學的儒學研究能在人才培養、學術爭鳴以及文獻與義理、傳統與現代等關係的平衡協調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時他對『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提出了具體要求:認真查詢資料,不做重複性勞動;充分利用電子資源和數據庫,以便於檢索、便於整理、便於保存;扎紮實實做學問,確保成果的質量。
山東大學終身教授袁世碩,四川大學曾棗莊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遺產】主編劉躍進,長江學者、華東師範大學楊國榮教授,北京大學張祥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宋志明教授,南京師範大學鍾振振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陳衛平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張新科教授,武漢大學駱瑞鶴教授,北京大學漆永祥教授,清華大學曹峰教授等業內專家學者分別從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學術視角出發,對『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他們都充分肯定了『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的學術史和思想史意義。專家們表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不畏艱難,計劃從浩如煙海的集部文獻中擷英選萃,為儒學研究開闢新的天地,這種『煮海為鹽』的舉動體現了山東大學的學術勇氣和擔當,令人敬佩。『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浩大,絕非一早一夕之事,需要一種踏踏實實、原原本本、實事求是的學風,而這正是山東大學所長。按照計劃,該學術工程順利完成後所取得的成果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以及當前的文化建設功德無量,必將嘉惠學林。同時專家們還分別從萃編範圍、萃編標準、注釋體例、研究隊伍、成果體現等方面談了具體意見,對於『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的完善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儀式由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學典主持,『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負責人、【文史哲】編輯部周廣璜教授作了項目報告。【中華讀書報】總編輯王瑋,山東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平生、儒學高等研究院黨委書記巴金文,山東大學廖群、王小舒、顏炳罡、杜澤遜、黃玉順、王承略、范學輝等教授參加儀式。
中國古籍傳統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其中,集部收錄文獻最為宏富,蘊藏着豐富的包括經學單篇文獻及其他儒學單篇文獻。近年來,隨着儒學研究的廣泛深入,集部儒學文獻逐漸受到重視,但由於典籍數量龐大,利用起來十分困難。『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就力圖在前人集部整理編纂成果的基礎上,對集部所存儒學文獻進行全面普查,列出專門的單篇目錄,選編歷代別集與總集中的有關儒學的單篇文獻,精選對儒學、經學及相關研究有重要影響的相關論文或片段,進行點校,按類編排,匯編成冊,以期對於儒學及其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文獻資源和便利的查找途徑。
『集部儒學文獻萃編』工程作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面向全校徵集的有關儒學研究的5個重大項目之一,是繼『十三經註疏與整理』工程之後啟動的又一重大儒學研究工程。該工程由儒學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編輯部、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圖書館、出版社、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單位聯合攻關,聚集了陳紹燕教授、劉曉東教授、李劍鋒教授、劉培教授、林開甲教授、王春霖教授,李梅副教授、劉心明副教授、李揚眉副教授等一批學有專攻的學者。該工程規模宏大,自啟動之日起,將至少耗費十年的時間來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