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联合国“世界读书日”之际,国家图书馆推出了以第七届文津图书奖为主体的系列活动。 颁奖仪式上,詹福瑞介绍了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的评选情况。随后,“文津图书奖”组委会向获奖图书的作者及出版社颁发证书和奖牌。“文津图书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渝生,联合评审单位代表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杨鸣放,获奖图书作者代表科学松鼠会小庄,获奖图书出版社代表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张黎明,读者代表陈明轩先后致辞。国家图书馆还向参与联合评审的图书馆代表赠送了获奖图书。 第七届“文津图书奖”评选活动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参评图书范围为 10种获奖图书为: 《巨流河》,齐邦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0月出版。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美]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胡德平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中国在梁庄》,梁鸿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拾贝集》,周有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3月出版。 《冷浪漫》,科学松鼠会著,中国书店,2011年3月出版。 《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珍・古道尔著;黄乘明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天涯芳草》,刘华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爱上科学》系列丛书四种,崔钟雷主编,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绘,海豚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文津图书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鲜明的特色:一是该奖项的定位是评选普及类图书;二是评奖活动的公益性;三是该奖项是一个吸引读者广泛参与、以广大读者为主体的奖项。全国有200多家出版社推荐了众多优秀图书,先后有37家图书馆成为评选活动的联合推荐和评审单位,更有广大的专家、读者、作者积极参与到评选活动中。历届参评图书总数多达4000余种,共评出69种获奖图书和251种推荐图书,和评选活动相关的“文津读书沙龙”举办了260场读书活动,参与人数达7万余人。 国家图书馆建设开通了“文津图书奖”网站(网址:http://wenjin.nlc.gov.cn),为读者推荐图书、阅读图书、参与评选和投票提供了交流意见的平台,并根据授权情况,对图书全文或部分文本进行电子化上网,提供读者阅览。截至2012年4月,“文津图书奖”网站总访问量达到500余万人次,注册人数近7万人。读者、图书馆界和媒体的参与极大地扩展了文津图书奖的选书范围,也使获奖图书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该奖项命名“文津”,取意“文化津梁”,国家图书馆愿意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为促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作用。国家图书馆希望通过评选推荐优秀图书,倡导阅读,在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国家图书馆今年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届“文津图书奖”颁奖仪式后,来自科学松鼠会的重要成员做客“文津读书沙龙”,作了题为“极客会写书 文化挡不住”的主题演讲,并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当晚举办了“文津图书奖宣传推广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站”的系列活动。 同期,第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及推荐图书展览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底。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