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秋
中新網介休4月1日電(蒲希茜) 今天晚上,介子推故里文化戰略研討會在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區舉行,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原宣傳部長、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李漢秋從一種文化、一個精神、一個形象三個方面發表了自己對介子推故里建設的意見。
李漢秋稱綿山的文化資源很豐富,儒、釋、道三家文化資源都非常豐富。從現代社會的需要來說,需要保持文化生態的平衡。綿山可以將儒、釋、道三家相容互補。『現在儒、釋、道各有什麼特點有各種不同的提煉,我聽到的很多,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儒、釋、道優勢各有提煉。有的說儒家的敬業精神,道家的養生,佛家的養心。』李漢秋說,『如果我們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把握儒、釋、道的相容互補,把這個精神貫穿到每一個景點,能夠把綿山打造成這種三融互補的精神,這是一種文化。』 李漢秋表示一種精神,就是親民精神。他認為清明有三重奏,第一重奏是生命清明,清明節的文化意義就在於提升生命的品質,提升生命的價值。第二重奏是政治清明,或者說社會清明。介子推很突出的一點就是希望他的主公清明,生命清明、政治清明。第三個是生態的清明,比如說生態環保,清明自古以來就是插柳,發展為植樹造林。『北京規定,4月的第一個禮拜天是植樹節,實際上已經變成在清明裡面了,所以這個清明節從插柳發展到植樹造林,發展到生態環保,這正是我們當前所要提倡的』。 李漢秋還稱一個形象就是介子推,介子推最突出的兩點,一是功不言碌,他有功,但不講官位。一是志向清明。『我覺得這是介子推這個形象閃光的地方,很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