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说:“上海要努力成为‘读书人最舒心、最安心’的阅读城市,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效力、活力和持久力,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享其书,安其所,畅其乐。” “有温度”的书香微博 截至 “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这个年轻的微博团队从上线伊始就给自己提出了要求。围绕“书香”主题,“书香上海”创办了书香晨曲、海上夜话、天天海上书、神州书卷、亲子书香、榜上书香、名人书单、出版人推书、大家晒书单、海上品书录、悦读锦囊、读书这么好的事等20余个品牌栏目,得到了读书人、网友和全国出版业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网友“水竹幽居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周思琴告诉记者,近十人的微博团队每天下午4点半都会召开编务会,局领导亲自参加,大家围坐讨论,报选题、定线索,修改润色,力求在短小的文字中传递更多的信息。“大家都是拿出办杂志的精神做微博,努力把内容做精,服务做细,栏目出新。”周思琴说。 “三八节做书女”,“一句话证明你是书虫”,这些精心策划的线上互动活动,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有读者想买书,有读者想开书店,有读者想了解进一步信息,微博都会实时监控,尽快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反馈,强化了新闻出版局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角色。 这种精品意识和对亲民角度、服务精神的坚持,贯穿“书香上海”的线上线下。方世忠告诉记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把2012年确定为“公共服务年”,就是希望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元的文化读书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塑造城市的文化品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有“根须”的城市文化 “书香上海”不仅网上飘香,更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触角伸入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如果说城市文化是一棵大树,各具特色的实体书店就是城市的文化根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 第1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海推出了全国首张城市书店手绘地图――《书香上海地图》,有力提振了实体书店的士气。图中不仅详细标注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300多家大型书城和中小型、微型书店,综合性书店和独立、特色书店,对上海百年书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有影响的书店品牌以及上海的重大阅读活动等也作了介绍。 在阚宁辉看来,“地标书店”和丰富多彩的专业、特色书店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既体现了上海城市的文化特质和底蕴,也是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手段。 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实体书店专项扶持政策,定向支持各类中小微、专精特实体书店,鼓励和引导其创新文化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升专业品牌和服务能级。 记者了解到,除了“书香上海地图”、扶持实体书店等举措,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日前全面启动“书香上海”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为市民奉上“书香大礼包”,组织开展“书香六进”等系列活动百场以上,覆盖人群数十万人,包括10万网上人群。 书香令城市更美好 手捧写满书香的地图,穿梭在街巷楼宇间探店寻书,生活在上海的爱书人是幸福的。 “如果书在地狱,那我宁肯不去天堂。”导演史蜀君在“书香上海”微博写下这样一句话,激起众多网友转发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上海书展上说,书籍和文学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将不同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增进认同,携手走向未来。 的确,“读书这么好的事”,滋润着一个人,也滋润着一座城,赋予人与城更高远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 方世忠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上海以“书香六进”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城乡、关注不同群体的全民阅读活动,让书香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 在虹口区图书馆启动的“读科普书,做科学人”活动,推动科普图书、期刊进社区;卢湾区图书馆的“悦读悦生活”,倡导读书新风尚;杨浦区图书馆的“品读百年杨浦,传承经典文化”活动,讲述上海人文历史;长宁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娃娃故事园”故事沙龙,激发孩子们对书的兴趣…… 农家书屋建好之后如何管好、用好,上海探索建立农家书屋发展的长效机制,连续4年编制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报纸、期刊采购指导目录,把握新时期农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阅读需求,引导农民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宣传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带头致富的鲜活事例。 针对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商务楼宇多、“两新”组织多、白领青年多的特点,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今年将“书香进楼宇”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抓手,通过与各区县团工委、文广局等部门合作,在楼宇青年中探索性地开展读书活动,拓展楼宇阅读空间。 “阅读改变生活,阅读改变命运,阅读提升人的价值。”方世忠说,线上线下,“书香上海”都在努力倡导这样的生活理念,让阅读浸润心灵,在书香中展示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魅力。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