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新疆庫車發現漢地佛塔 有力見證佛教東西交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11 00:00|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351| 評論: 0|原作者: 王瑟、魏旭升|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新疆庫車縣文物部門日前聯合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對全國重點文物單位蘇巴什佛寺遺址進行科考時,發現了一處漢地佛塔遺址。此次漢地佛塔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說明了西域與中原佛教文化的密切相互影響,相互交流。 ...

新疆庫車縣文物部門日前聯合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對全國重點文物單位蘇巴什佛寺遺址進行科考時,發現了一處漢地佛塔遺址。此次漢地佛塔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說明了西域與中原佛教文化的密切相互影響,相互交流。

新發現的漢地佛塔位於蘇巴什佛寺遺址西寺中部,該佛塔遺址已成殘垣斷壁,旁邊與佛堂山牆相連,只剩一腳,佇立於庫車河岸。經考古人員判斷,該佛塔爲漢地佛塔,是隋唐時期佛教從中原傳回的制式,爲密檐式佛塔。

庫車縣文物局局長陳偉介紹,漢地佛塔是吸收了中原漢唐風格一些佛教因素後建成的佛塔,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密檐式建築。我們今天看到的西安小雁塔、大雁塔,由下到上逐漸收縮,然後層層疊設。庫車新發現的漢地佛塔與龜茲本地佛塔明顯不同。龜茲本地的佛塔制式爲覆缽式,覆缽式佛塔在中亞、南亞佛教建築中較爲常見。眾所周知,佛教是從西域傳向中原,而在新疆漢地佛塔的出現則是佛教文化從西域傳到中原後,融合中原文化後再傳回西域。此處漢地佛塔是繼哈密白楊溝佛寺遺址後新疆發現的第三處漢地佛塔。與同時期的隋唐時代的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形制相似。這有力地說明了西域龜茲地區與中原源遠流長的密切聯繫。

此次發現的漢地佛塔又與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無論從大小、還是功能上有所區別,體現了中原佛教回傳西域龜茲時又與當地龜茲佛教文化的相互融合。據史料記載,唐朝統一西域後,國家強盛,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西域與中央政府的聯繫更爲密切,公元656年將『安西都護府』移治於龜茲。龜茲與中原在佛家方面的交流更加頻繁,受漢地佛教的影響也更深。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龜茲佛家的文化藝術有了新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蘇巴什佛寺遺址漢地佛塔的出現就是這一時期龜茲佛教文化藝術具有時代特點的代表。

蘇巴什佛寺遺址又名『昭怙厘大寺』,俗稱『蘇巴什古城』,位於新疆庫車縣城北23公里處,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是新疆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佛寺遺址,199611月被國務院公布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