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清明的詩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5 00:00|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452| 評論: 0|原作者: 張薇|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清明時分,在唐代詩人孟郊的故鄉浙江德清,中央電視台【 2012 清明詩會】拉開帷幕,在這裏以詩歌的名義清明,以清明的名義詩歌。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 ...

清明時分,在唐代詩人孟郊的故鄉浙江德清,中央電視台【2012清明詩會】拉開帷幕,在這裏以詩歌的名義清明,以清明的名義詩歌。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隨着主持人陳鐸深情朗誦,讓人感受到詩人們對大自然的眷愛,對春天的眷愛。

今年的詩會以『春天的消息』、『故鄉的春水』、『生命的清明』為三個章節,立意生命與懷想,選取中國古代、現代及當代著名詩人的30多首詩歌經典,邀請著名主持人、影視演員、朗誦藝術家等20多人,以電影手段精心營造唯美的詩歌意境。

節目製片人宗曉艷告訴記者,央視【詩會中國】系列節目自2008年起已開播5年,每年在中國傳統佳節清明、端午、中秋、春節期間,選取江南水鄉作為拍攝外景地,製作播出多場與傳統演播室詩會有別的中外經典詩歌電視詩會,形成了『電視詩會』的品牌效應。

詩會創辦人、詩人周亞平說:『電視是大眾媒體,詩歌是高尚「養品」,將充分張揚文化精華、傳承傳統精粹的詩歌用影像展示,至少可看作是重塑電視「內秀」品質的嘗試與努力。』

『【詩會中國】系列將似乎是小眾化的詩歌與大眾化的電視傳媒手段做了巧妙的嫁接,藉助大眾傳媒廣泛的影響力,進行了極具親和力、「潤物細無聲」式的傳播。』江蘇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詩人於奎潮表示。

在電視紀錄片導演、詩人於榮健看來,一台營造厚重儀式感,旨趣高雅、吟誦經典的電視詩會,是『以電視的再現重組,使詩界看到了語言再生的新奇,電視人看到了畫面空間之外的綿延意蘊,在語言、畫面與朗誦三種藝術形式混搭、嫁接和融合的空間張力中,朗誦藝術家獲得了創作熱情的極大伸展發揮。』

作為聯合攝製方,央視【2012清明詩會】總策劃之一,浙江德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林華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在物質社會的今天,電視節目種類繁多,魚龍混雜,傳遞高雅趣味和文化視野的電視詩會,用莊重的儀式,吟誦着生命的體驗,用詩歌的純粹,洗滌着內心的塵埃,用經典的文化,塑造着電視藝術的範本價值。

談及未來,周亞平感嘆道:『希望通過現代大眾傳播媒體的放大,讓更多的人接受詩歌。當今天的人們通過新媒體上的圖畫戲謔詩人杜甫的時候,我們還能夠保持住詩歌的力量,讓詩歌淨化我們的心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