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並由北京大學國學社協辦的『道家學術講堂』近日在北大正式開講。第一講由著名道家學者、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先生主講,講題為【異質文化的對話】。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演講。 陳鼓應先生指出,在中國文化史上,儒釋道三教長期進行着思想交流,其中,莊子哲學的精神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魏晉時期佛學漸興於中土,道家有接引之功;莊、禪匯合,更在隋唐以後產生輝煌的文化成果;北宋儒學排斥佛老,卻暗引莊子思想以建構其理論體系,宋明大儒的人生境界,事實上多為孟、莊精神境界之重組。近代以來,民主、自由、平等的觀念蔚為時代思潮,【逍遙遊】中隱含的自由精神和【齊物論】中隱含的平等理念被文化界不斷地闡揚。當嚴復借譯著引進自由、民主思想觀念,並思考如何落實於母體文化的土壤時,便尋找到老、莊哲學作為接合之處;章太炎則在詮釋【齊物論】時,闡發其族群文化平等的學說。 陳鼓應先生認為,【莊子】常運用不同學派人物間的對話來表述其人生哲理,而在當前全球化的趨勢中,莊子的視角主義以及破除自我中心的論點,對於當前東、西方異質文化對話的進行,具有寶貴的時代意義。 鑑於道家學說在春秋戰國時期便與儒、墨、法諸家一起形成多元並起的中國思想文化格局,並以其海納百川的心胸、相尊相蘊的精神展放異彩,更以其開放性和包容性呈現出思想的活力和生命力,彰顯出現代價值。因此,陳鼓應先生和王博教授提議在北大創辦『嚴復學術講座:的同時,也開辦『道家學術講堂』,以期通過一系列與道家有關的學術演講,以發掘道家文化的現代意義,並與儒家文化一道共同回應全球化時代面臨的諸多問題。據悉,創辦『道家學術講堂』的提議得到台灣友人異康公司董事長楊建綱先生的熱情響應,通過楊建綱先生引介,又獲得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辜成允先生的大力支持。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