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英,56歲,『榮寶齋』木版水印工藝坊經理,高級技師,2009年被確定爲木版水印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題圖攝影 王燕琦 位於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里,木版水印現場表演近來一直是吸引顧客的一個亮點。數百平方米的大廳里,四張桌案一字排開,幾位師傅分別向觀眾展示勾描、雕版、印刷等技藝,感興趣的觀眾還可以自己動手體驗一下。『木版上要飽蘸水墨,拓印的時候要勻著勁兒。』在『榮寶齋』高級技師高文英手把手地教授下,每個參與體驗的顧客完成一幅酷似原作的木版水印作品後,都會愛不釋手。 木版水印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印刷技術,集繪畫、雕刻和印刷於一體,主要根據水墨滲透原理顯示筆觸墨韻,以其複製各類中國字畫,可以『亂真』。木版水印全部由手工操作,工藝過程極爲精細而艱辛,要經過選稿、勾描、雕版、印刷等工序,完成一幅木版水印畫,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十九世紀末,『榮寶齋』開創木版水印技藝,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創新,1954年臨摹複製古畫,當時複製的知名作品有【韓熙載夜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簪花侍女圖】、【奔馬圖】等,其中複製【韓熙載夜宴圖】,前後歷時20年,共製作雕刻木版1667塊,使用了與原畫完全相同的材料和顏料,套印6000余次,創造了雕版印刷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伴隨著木版水印的輝煌業績,也產生了一代名師巨匠,時至今日,『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藝已經有了六代傳人,他們都爲這門傳統技藝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高文英從事木版水印已經有38年了。最初走進車間,看到木版水印的工具,高文英覺得跟油印傳單差不多,但目睹了老師傅們複製出來像徐悲鴻的【灕江春雨】、【大群馬】那樣的傳世名作時,她驚呆了,複製品與原作竟然分不出來了,從此她就一頭鑽進了木板水印的世界裡。 高文英始終認爲這輩子遇上了好師傅,沒有當初田永慶等大師的口傳心授,就沒有自己今天的成就。『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首要義務,目前高文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徒弟。廣泛地見識名家名作,大量參與各種技藝複雜的任務,不斷積累印製的經驗,這是高文英畢生的心得,如今她對三個徒弟也是這樣傳授的。 高文英告訴記者,木版水印是手工操作,生產過程時間長,產量少,因而具有特殊的價值,木版水印複製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再先進的印刷技術也難以做到。高文英認爲,爲了使木版水印的技藝和知識得到傳承,應該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給世人,讓尋常百姓接觸和了解其生產過程。從2008年起,『榮寶齋』設立了木版水印工藝坊,對廣大顧客進行現場表演和展示,書畫愛好者和中外遊客從中深入地了解了這項古老的技藝,品味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