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學者質疑北京重建歷史建築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3-29 00:00|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433| 評論: 0|原作者: 王燕琦|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北京市文物局宣布將投入巨資啟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擬按照原來的建築形制在北京 6 個地點新建標誌性建築,恢復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對此,一些專家學者提出質疑。 ...

北京市文物局宣布將投入巨資啟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擬按照原來的建築形制在北京6個地點新建標誌性建築,恢復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對此,一些專家學者提出質疑。

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指出,此次北京市有關部門重建歷史建築,不應屬於文物保護工程。謝辰生說,按照文物法規定,已遭毀壞的不可移動文物,包括歷史建築,應當實施遺址保護,易地重建或偏離遺址重建,都不能稱為文物保護和恢復歷史建築。既然不可能在原遺址復建,重新建標誌性建築,就沒有任何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北京市每年計劃投入文物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經費10億元,其數額在全國名列前茅。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金汕認為,北京市每年投入文保經費達10億元,可謂是大手筆,但首先應該注重保護現在仍然存留的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切實保護好已經規劃並確定的北京市4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建築與歷史街區形成了北京古城的整體環境,當年拆毀城牆、城門樓子是歷史錯誤,近年大量地拆毀胡同、四合院以及歷史街區,是在重蹈覆轍,重犯無法挽回的錯誤。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告訴記者,北京古城命運多舛,當初拆是折騰,今天重建也是折騰,當務之急是要控制住對舊城區的蠶食,嚴禁拆毀歷史建築,不要再濫用『易地遷建』、『維修性拆除』等做法,至於重建歷史建築的『贗品』,勞民傷財,況且時過境遷,將會造成真偽難辨,實在無此必要。

這場對於歷史建築恢復工程的爭論,勢必增強人們對北京古城的保護意識,只有認真聽取社會上不同意見的表達,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斷,才能作出正確的抉擇。人們不應遺忘當年拆毀北京城牆的慘痛歷史教訓,不應遺忘為此付出的歷史代價。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