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26日是中國現代詩人海子去世的日子,各地詩歌愛好者舉辦朗誦會、詩歌沙龍、網上詩會等,追憶這位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經典作品的詩人。 多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知名詩人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詩歌創作與賞析也進入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境界。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在深圳、安徽等地,連日來詩歌愛好者們通過『溫習』海子的作品,探討中國當代詩人的價值與責任。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一句多麼溫暖的話,在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中,詩歌沒有被邊緣化,相反一些經典詩句通過口耳相傳,逐步流傳下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周生說。 互聯網上,從事詩歌創作的中國作協會員紛紛留言,他們用『純粹』『蘊含哲理』『絕對抒情』等詞彙來形容對中國現代詩和現代詩人的印象。一位網名為『謳陽北方』的詩歌創作者在微博上說,現代詩的創作應當具有『穿透人的靈魂』的力量。 『在中國,詩歌創作曾經走入「口號式」的死胡同,但改革開放以來,現代詩的發展浪潮澎湃,始終未間斷過。最近幾年,儘管外界對於詩歌創作仍有這樣那樣的偏見,但專業和業餘創作人才不斷湧現,中國年輕一代的詩歌創作者正在進入視野更加開闊、情感更加豐富的創作語境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代詩人趙麗宏說。 在校園裏、在微博上,中國各地成百上千個詩友會、詩社、朗誦團等正蓬勃成長。著名『紅色詩人』桂興華近年來新作不斷,甚至在他所居住的上海浦東塘橋社區也成立了一個名叫『春風一步過江』的詩歌朗誦團。 『去年12月,我陪伴到訪中國的瑞典文學代表團參觀了一個中國現代詩人的家。朗誦、品讀、鑑賞,超越了語言文字的鴻溝,兩國詩人開始彼此了解對方的創作環境,興奮得一夜無眠。』王周生說,中國現代詩創作正在步入『面朝大海,擁抱世界』的新階段。 僅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愛爾蘭、瑞典等多個國家在世博園舉辦了中外詩歌與文學品讀會。2011年,趙麗宏的英文詩集【天上的船】在愛爾蘭出版,當地文學界反響強烈。目前正在主編【上海文學】和【上海詩人】兩本雜誌的趙麗宏說,詩歌界不僅沒有放棄創作和出版,而且通過翻譯和版權交易,正在走向世界。 同樣是在2011年,最新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國際學術界認為,在互聯網對文學傳播影響越來越深的背景下,諾貝爾獎向這位13歲開始寫詩、創作生命跨越半個世紀的『詩歌老人』致敬,寓意深刻而雋永。 趙麗宏認為,越是在外部世界信息傳播紛繁複雜的背景下,越能顯示詩人的堅守。『在人們擔憂「文學碎片化」的同時,詩歌界的追求永無止境,詩歌創作者依然在跋涉……』 『詩歌的生命力,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它或許確實是「小眾的」,但細水長流,無論是創作者還是欣賞者,人數都在逐步增長。』王周生說。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