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我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福州三坊七巷,其『年齡』可以追溯到唐宋。日前,文物工作者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遺址,發掘出唐宋時期大量古代城市遺蹟。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對研究以福州爲代表的我國南方古代城市變遷,與坊巷格局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遺址,位於福州市三坊七巷金斗橋東側。從 據福建博物院樓建龍研究員介紹,考古隊目前已經清理出唐五代夯土城牆 此次考古發現顯示,遺址區南側宋代房基砌築於晚唐五代城牆之上方,形成從早至晚、有序疊壓的多期坊巷道路與城內建築格局。這些由道路、水溝、台基、坊牆、隔牆、建築地面及陶水管等各類遺蹟組成的宋代坊巷格局,爲研究福州三坊七巷的形成與格局演變、臨街設市等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與資料。 同時,文儒坊西段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古代遺物,主要有唐五代錢紋磚、瓦當、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以及延續到宋代的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盤、碗、碟、瓶、豆、執壺、瓷枕、器蓋等生活用具和商品,生產玻璃器的遺蹟等;其中,印有陳、鄭等十幾個捐舍人姓氏的錢紋城牆磚,以及鐫有『威武軍』、『東山窯』等字樣的城牆磚,是當時福州官民共同建城及當時社會生活形態的生動寫照。 『一直以來,三坊七巷被人們稱爲「唐宋格局」、「明清建築」。其中的明清建築有目共睹,而這次考古發掘,爲三坊七巷的「唐宋格局」增添了實證。』福建省文物局局長鄭國珍表示,鑑於文儒坊西段考古遺址所具有的重要科研潛力與獨特社會價值,省市文物部門及三坊七巷管委會在專家論證意見的基礎上,已初步擬定了考古遺址開展原址保護的規劃。 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面積約40公頃。它是我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築計159座。2009年7月,三坊七巷被評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