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古城牆遺蹟全貌。本報記者 龍軍 本報通訊員 何春平攝
城磚上的字跡清晰可見。 本報記者 龍軍 本報通訊員 何春平攝
經過長沙市政府、開發商以及專家的多次協商與論證,長沙市潮宗街古城牆如何保護終有定論。 對於爲何只保留 建設工地發現城牆遺蹟 『我已得到比較可靠的消息,那段城牆看來是保不住了。我在電話里哽咽住了,停了半天最後提了一個建議,要拆也只能拆到博物館裡去。不要在什麼風光帶什麼地方復建一段,那不僅是假古董,更嚴重的是誤導觀眾誤導後人,以爲長沙古代城牆在那裡。長沙古代城牆城門的位置是清清楚楚的,不要誤導後人。』 柳肅教授在微博里提到的這段城牆是2011年9月湖南長沙萬達公館工地挖掘出來的古城牆遺蹟。 萬達廣場項目位於長沙古城文物埋藏區內,整個工地用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長沙市文物部門對此工地的考古發掘工作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於2011年1月完成,出土了大量的西漢至明清時期遺蹟。 2011年10月,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啟動。該建設區域又發現眾多古代遺蹟,特別是兩處古代大型夯土牆體尤爲珍貴。經專家初步判斷:一號牆體爲明清時期長沙城城牆,二號牆體爲宋代長沙城城牆,兩個時期的城牆存在疊壓關係,而較大型建築基址應爲與古城牆相關聯的組合性建築。 古城牆價值堪比馬王堆 長沙潮宗街古城牆的珍貴之處,不僅因爲古城牆跨越宋元明清等朝代,還有城牆保存的完整性,其價值堪比馬王堆古墓。 據專家介紹,目前已發掘出的古城牆殘長120余米,頂部寬約 『宋代城牆保存到現在的已很罕見,全國僅有十幾處,湖南此前僅在茶陵縣發現一處,現已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柳肅介紹說,潮宗街古城牆共有兩段牆體,內側牆體屬宋元時期,外側牆體屬明清時期,兩段牆體呈現明顯的疊壓關係,其中還保留著明顯的戰爭痕跡:現場不僅發現了刻有『忠義軍』字樣的城磚,展現了抗金時期長沙保衛戰的景象,明代的城牆還有一段堆砌凌亂,『應該是當時長沙在抵禦外敵入侵時,城牆被毀壞後,在倉促之中砌起來的』。 另外,潮宗街古城牆還體現了近千年來湘江河道的變遷,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對照土層結構和古地圖可以得知,目前所發現的古城牆之外就是湘江,該地段距現在的湘江河岸有100多米,『說明湘江河道發生了位移』。 熊建華十分認同專家對於古城牆價值的判斷。他補充說,潮宗街古城牆是長沙乃至湖南的又一次重要的城市考古發現,記錄了長沙古城生長變遷的過程。『爲向後人充分展現古城背後的長沙城史,我們希望這 政府讓步,古城牆只留 針對古城牆原址保護長度的問題,專家曾多次進行現場考察和論證,並在 熊建華說,古城牆所處的位置是長沙市中心,與湘江、營盤路地下隧道、五一廣場地鐵等地點均相距不遠,『這麼多的地下工程,地下情況也非常複雜,要想將古城牆全部保護起來,確實是一項很艱難的技術工程。』 如熊建華所說, 資料顯示,長沙開福萬達廣場A、B、C、D四區項目總占地18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古城牆橫跨該項目C、D兩區,若要將其完整保留,意味著更大的工程量和更高的技術難度。 而這段 同時,萬達方面已經在長沙市城鄉規劃局網站上掛出了調整之後的建築方案:C、D地塊合併,原有4座住宅樓改成兩棟更高的寫字樓。 『現在我們只能說,原址保護不少於 在柳肅看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