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礦局的秦幸福今年收藏了一件『寶貝』,這件『寶貝』雖說不值錢,但卻讓秦幸福感到幸福。 『你收到過親筆手寫的信件嗎?你親筆寫過家書嗎?』14日,在秦幸福辦公的地方,他笑著問記者。 原來,秦幸福收藏的『寶貝』是一封親筆書寫的『家書』。收到這樣一封久違的傳統書信,讓細心的老秦覺得甚有『收藏價值』。 老秦對記者說,自己很多年沒收到和寫過這樣的親筆『家書』了,突然收到這封『家書』,不僅有久違的感覺,還讓人倍感親切。 給老秦寫信的是他同辦公室的張靜,這位80後的女孩告訴記者,她考到地礦局時間不長,秦老師的幫助讓自己受益匪淺。今年春節放假前,她專門親筆給老秦寫了一封信,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張靜表示,選擇用傳統書信的方式寫信,更能體現一種真摯的交流,就如所謂的『見字如面』。 隨著中國現代通訊的日臻發達,親筆『家書』成了『稀罕物』。 山東省郵政管理局的崔鵬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郵局寄送的親筆『家書』比以前大幅減少,一些動筆寫信者主要集中在中學生和老年人,先進的通訊設備讓親筆『家書』正在淡出人們的社會生活。 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生李柏琳稱,自己上了大學寫的就很少了。該校另一位碩士生胡南亦表示,高中時還常寫,上了大學時間寬裕了反而不寫了。 一些80後、90後的大學生認爲,雖然親筆寫信能體現彼此之間深厚的感情,但相對手機、網絡(電子郵件、QQ、MSN)等通訊等形式卻缺少互動性,時效性差,導致傳統書信的落伍。 山東大學副教授楊風則認爲,現代通訊設備雖然給人們帶來了信息交流的便捷,但『見字如面』似的親筆書信更會讓人輾轉復讀,那種透過親筆書信流淌於指間的真摯情懷,常常會比現代通訊設備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楊風呼籲大家不妨親自動筆寫一些家書,這樣不僅能更好的增加親情友情,鍛鍊漢字書寫,還會真正從中體味唐朝詩人杜甫『家書抵萬金』的那種思盼。(胡洪林)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