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頭髮,帶眼鏡,愛笑,讓人覺得親切,感覺不到絲毫的架子,更難以讓人將他跟『學霸』形象聯繫起來。 劉慶柱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社科院學部委員。年近七旬的他,長於漢代考古。 雖然有着近50年的考古曆程,這位長期野外作業的專家也只是在專業領域享有盛名,在公眾中並無多少知名度――直到『曹操墓』的發掘。 圍繞『曹操墓』的爭論一撥又一撥,最近,質疑『曹操墓』的主將、在論戰風波中獨步一時的閆沛東,在去年12月被河北邢臺警方認定冒充記者騙人錢財而被網上通緝的逃犯。 『一個學術問題被社會化了。』在『曹操墓』風波中被斥為『學霸』的劉慶柱搖搖頭感嘆道。 然而,質疑的聲音從一開始就有。比如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並不是正規發掘出的,而是從盜墓分子手中繳獲的;關鍵證物為『魏武王常用虎大戟』,但曹操生前並不稱魏武王等。 劉慶柱面對媒體的採訪幾乎從未迴避。他解釋說,對重要物證,都做了微痕研究,『如果不信可以對物證再做年代測試』;對種種文字證據,也請眾多權威專家做了鑑定。 但很多人、包括一些專家學者並不認同,從各方面提出質疑,劉慶柱成了這場論戰中最大的『靶子』和『學霸』。2010年8月,有23人匯聚蘇州,舉辦論壇,高舉『反曹派』旗號。西安市委黨校一教師則提出要跟劉慶柱一起去測謊,『我要是說謊了,我自我了斷;如果劉慶柱說謊了,也不要 『最後完全就變成了個鬧劇,這幾年,社會上公信力確實在下降,周老虎、毒牛奶,人們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假的,都不可信。「曹操墓」本來是個考古問題、學術問題,後來卻演變成了一個娛樂性的社會話題。』劉慶柱說,他很苦惱,因為網絡上罵他的人太多了。 他堅持認為自己始終保持了實事求是的態度:『「曹操墓」並不是不能質疑,但並不是說所有證據都掌握了才能定性,現在發掘的漢代諸侯王墓五十多座,定死的沒幾座,即使是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也還有好多東西解釋不清,甚至解釋不清的比解釋得清要多得多,如果解釋不了,告訴公眾還沒有能力解釋,或者科學還沒發展到那個程度,坦白說明就行了。』 令他不解的是,一些外行不懂裝懂,硬充專家,對媒體和大眾說些不專業也不負責任的話,誤導公眾,造成混亂,『很不應該』。 『在這樣的專業問題上,不能太急躁,要慎重,不懂可以做功課,但不要為了出風頭而說沒根據的話。』 他一度表示『我都懶得回擊了!』由於怎麼解釋也不被相信,他還一度聲稱『如果認為考古隊造假,可以去起訴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