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杭州 2010年7月,在全國人文學科發展普遍面臨量化考核困境的大環境下,杭師大出台【人文社會科學振興計劃】,率先提出『有數字論,不惟數字論』的人文社科評價新體系。作為該計劃的關鍵性部分,教學科研特設崗邁出了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的一大步。 8位特聘教授既有正高教授,也有副教授,還有相當於講師的沒職稱人選,各自的教學科研活動也各具特色,集合人文、音樂、美術各學科。 教學特設崗特聘教授黃岳傑,副教授職稱,27年來一直從事校園戲劇創作,他任編劇的大學生話劇【西泠守望】獲得首屆『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優秀舞美獎,這是目前唯一由國家設立的校園戲劇最高獎; 教學特設崗特聘教授、指揮專家閻寶林,教授職稱,論文數量雖不多,但他帶領的大學生合唱團拿下過第8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的金、銀獎等高含金量的獎項; 學術特設崗特聘教授莫小不長期從事書法教學,對篆刻和古文字有着很深研究; 學術特設崗特聘教授『80後』韓欽,是8人中年紀最輕的一位,也是唯一沒有職稱的一位特聘教授,因其出眾的鋼琴演奏才華,被業界評價為『最出色的中國青年鋼琴家之一』。 杭州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崔鵬飛說:『一直以來,學校的大師是花重金引進的,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的是培養大師,並且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學術的環境。』 根據學校的管理辦法,聘期內,崗位聘用人員免於現行評價指標的影響,受聘人員只需每年遞交年度述職報告。同時,連續兩個聘期述職考核優秀者,具有『終身教授』任職資格。 『一所大學怎麼可以沒有人在仰望天空?如果所有教師都是在考慮如何交幾篇論文,如何成就一流大學和一流教師?』杭州師範大學校長葉高翔希望能夠給學校里的奇才、偏才、天才創造一個優良的成長成才環境,同時表示學校既要有渴望出現一位大師的期待,也要有允許一百位努力者失敗的胸懷。 據了解,杭州師範大學人文社科振興計劃運作一年多來,學校的人文氛圍明顯改善,教師科研由『壓任務』轉變為『創條件』,評價氛圍從講究『考核』轉變為講究『鼓勵』,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越來越高。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