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19日14時18分『雨水』節氣至 天氣變化無常易引發情緒波動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2-20 00:00| 發佈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312| 評論: 0|原作者: 周潤健|來自: 新華網

摘要: 根據國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19日14時18分迎來雨水節氣。專家提醒說,此時節,氣溫雖然已開始回升,但晝夜溫差大,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情緒穩定,尤其是在飲食調養上要有所講究。 ...

根據國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19日14時18分迎來雨水節氣。專家提醒說,此時節,氣溫雖然已開始回升,但晝夜溫差大,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情緒穩定,尤其是在飲食調養上要有所講究。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雨水節氣,一般時值2月18日前後,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而且表示雨量開始增多。【曆書】中說:『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說明雨水節氣中,水獺開始捕魚了;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草木在綿綿春雨中悄悄吐出嫩芽。從此,氣溫回升,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雨水時節,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寧,影響身心健康。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建議說,此時節,公眾要學會調控和駕馭好自己的情緒,科學應對來自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壓力,保持心情愉快舒暢,情緒穩定,並注意避免過度精神疲勞。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是養生的好時機。李艷玲提示說,此時節,早晚較冷,常見口乾舌燥現象,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在飲食調理上,建議公眾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薺菜、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蜂蜜、大棗等。另外,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而傷肝損脾。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