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国图举办“旧京风物: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展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2-16 00:00|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512| 評論: 0|原作者: 林琼|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在中国新春佳节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旧京风物: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展览在北海之畔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芭芭拉共同为展览揭幕,让参观者从这些 ...

在中国新春佳节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旧京风物: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展览在北海之畔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芭芭拉共同为展览揭幕,让参观者从这些珍贵的图片和文物中,生动领略近百年前的北京风土人情和昔日风貌,深切感受历史和时代的沧桑巨变。

此次展览展出的由德国摄影师汉茨・冯・佩克哈默拍摄的100帧珍贵老北京照片,其数字版权均由意大利出版人阿勒都・卡戴里诺独家提供。根据照片的不同主题和内容,展览分为“宫阙园林”、“街衢市景”、“寺庙宫观”、“百姓生活”等四个部分,从宏观建筑到人物特写,全面地展现了二十世纪初北京城的人文景观。观众置身于北海边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传统建筑中,端详微微泛黄的这些老照片和国家图书馆馆藏老舍著名剧作《龙须沟》的手稿,从这些老照片中和这部著名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在龙须沟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折射出的旧京城百姓人生百态,深切感受到北京城的历史文化变迁。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超过三千年的建城史和超过八百年的建都史,以其独特的风韵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摄影师和文学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和文学作品。清末民初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与完成第二次工业化革命后的西方现代文化相遇、碰撞,并慢慢开始融合。出身于摄影师之家的佩克哈默,以其专业的素养,敏感地捕捉到了这座正在经历变革的古都身影:高大嶙峋的城门与城墙,流光溢彩的九龙壁,行走在古城中的北京人,郊外田野上驶过的火车,穿行于城市的驴车与驼队,屡遭劫掠、破败不堪的圆明园……

照片收藏和手稿收藏,均为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近年来,国家图书馆通过多种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特色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老照片和手稿日益为读者所知晓。如2008年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1860-1930:英藏中国老照片”展览,以英国13所公立和私立机构及个人收藏为基础,展示了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和转折时期的中国城市风貌,受到读者们的热烈欢迎。

此次“旧京风物: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展览展出的老照片,则集中于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时间定格在1914年至1927年,为辛亥革命爆发后十余年间。这些老照片所呈现的都是难得一见的历史影像,无论是照片中生动的笑脸,还是老舍剧作中韵味十足的语言,都为今天的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老北京城市画面,是北京史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老照片所记录和展现的那些老北京寻常百姓,在社会动荡中依然保持平和、乐观与包容,他们在镜头前的一张张笑脸传达了一份难得的气度与心境。

同时,此次展览还将1954年老舍先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的老舍著名剧作《龙须沟》56页钢笔手书原稿同时呈现给观众。作为城市历史变迁最典型的代表,龙须沟仿佛一面镜子,折射出北京百姓的人生百态,也如同一条时空隧道,沟通了北京的过去和未来。这些老照片中的城市影像记忆,以及文学家笔下流畅的文字,构成了一段鲜活的北京历史和文化发展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