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外學術反腐系列之七】美國:反『學術不端』不手軟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2-16 00:00|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729| 評論: 0|原作者: 徐啟生|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核心提要 大學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措施包括 : 解除僱傭合同、降職、減薪、停招研究生、拒絕授予終身職教授等,並根據過錯程度,數年內甚至終生不得再申請項目。而且學術作弊一旦被 ...

核心提要

大學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措施包括:解除僱傭合同、降職、減薪、停招研究生、拒絕授予終身職教授等,並根據過錯程度,數年內甚至終生不得再申請項目。而且學術作弊一旦被戳穿,往往就意味着當事人身敗名裂,在學術界難以再呆下去。

與世界其他任何國家一樣,『學術腐敗』在美國也時有發生。『學術腐敗』的美式名稱是『學術不端行為』。它指的是『在提議、開展和評議科研項目,或報道科研成果的過程中,出現的捏造、篡改或剽竊的行為』,同時又要區分『明知故犯的不端行為和正常學術活動出現的錯誤』。美國『誠信辦公室』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時,基本做到了不護短、不手軟。

實踐證明,要防止學術不端行為,不能只靠科學界和科學家本人的自律。自律和同行間的彼此監督固然重要,但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作後盾。美國負責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機構是公眾與衛生服務部所屬的『研究誠信辦公室』。該機構成立於1992年,專門接受和處理對學術不端行為方面的舉報,並隨時公布違規者的姓名、單位、違規情節和處置決定。根據美國法律,對於任何獲得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的單位,在收到有關學術剽竊等情況的舉報後,負有法定義務予以調查處理。如不處理,或者包庇縱容的,聯邦政府有權停止撥付項目資助經費,並不再受理其項目申請。

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術不端行為是發生在2002年的『舍恩事件』,它被視為科學界的最大的學術造假醜聞之一。亨德里克・舍恩1998年正式加盟美國貝爾實驗室,先後與其他20多位研究人員合作,在短短2年多時間裡在幾家全球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十幾篇論文,涉及超導、分子電路和分子晶體等前沿領域,其中一些研究還被認為是突破性的。

後來,有人投訴舍恩系統地大量偽造重大實驗結果。貝爾實驗室為此邀請5名外界科學家組成獨立調查小組,對此事展開調查。調查小組最終認定,舍恩在1998年至2001年期間至少在16篇論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實驗數據。20029月,舍恩被貝爾實驗室開除。而且連他的博士學位也在20046月被康斯坦茨大學撤銷。

通常情況下,如某大學接到學術不端行為舉報後,校方將會遴選中立的第三方,組織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啟動調查程序。整個調查程序必須保密,防止因外界施加不當壓力,讓調查人員保持中立,無懼無畏,作出事實認定。即當事人有無剽竊事實,是故意的還是疏忽,性質是否嚴重,影響是否惡劣,是偶犯還是累犯。在此過程中,校方也尊重涉嫌人的正當程序與隱私權,給予涉嫌剽竊者陳述、舉證和申辯機會,以避免無中生有的學術剽竊指控,或同行出於學術嫉妒,刻意散布流言蜚語,對當事人無端中傷。調查結束後,校方允許最終的調查與報告內容不公開,但處理決定必須公開。當事人不服可以對簿公堂。

總體而言,美國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上基本做到決不護短、決不手軟,嚴厲處理當事人。對查證屬實的剽竊者,大學的處罰有:解除僱傭合同、降職、減薪、停招研究生、拒絕授予終身職教授等,並根據過錯程度,數年內甚至終生不得再申請項目。而且學術作弊一旦被戳穿,往往就意味着當事人身敗名裂,在學術界難以再呆下去。如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魯吉洛被發現她以前在哈佛大學工作期間,弄虛作假,編造心理學方面的調查結果。經確認後,她被裁定五年內不許申請科研資金。後來,已獲得終身教授的魯吉洛被迫從現任大學辭職。

根據聯邦法律,對於任何獲得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只要涉嫌學術剽竊與數據造假者,一律要接受調查。不過美國將學術界的不端行為和與權力相關的腐敗行為在法律上予以區別,『學術不端行為』並不是『權力腐敗行為』,前者可能構成犯罪、也可能不構成犯罪,是民事問題;而後者則肯定是犯罪行為,是刑事問題。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還多次推動大學和科研機構制定出更為公正統一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政策,以防出現因單位而異,發生畸輕畸重的不公平現象,以維護了學術界的公平與正義。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