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是指學術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利用學術權力謀取不正當利益。學術腐敗由於涉及的都是『象牙塔』裏的高級知識分子,所以不易被發現,治理起來也較為困難。 就克羅地亞來說,人們對震驚全國的薩格勒布大學學術腐敗案記憶猶新。2008年,克羅地亞警方突然從薩格勒布大學各學院帶走了一百多名教授和學生以及大學工作人員,隨後宣佈對其中二十名教授以及數十名學生正式逮捕,原因就是這些人涉及一張遍及整個薩格勒布大學的學術腐敗網。對於此案的調查一直到2010年才正式結束,有數名教授和學校工作人員鋃鐺入獄,很多學生被開除學籍和取消學位資格。 這起案件,主要涉及三種學術腐敗行為,一是教授通過出售試卷和考題以讓學生通過考試;二是學校工作人員通過權力讓某些不具備大學入學資格的學生『免試入學』,當然他們也能得到不菲的『好處費』;三是通過修改學生成績甚至偽造試卷等讓一些沒有通過考試的學生得以順利畢業。當然不管是什麼形式,這其中都跟錢分不開。薩格勒佈警方在公開的聲明中稱,這種學術腐敗已經越來越猖獗,像是正規的市場。需要試卷的學生和想要出售試卷的教授並不會直接見面,而是通過『中間人』進行交易。而這些『中間人』往往就是學校的教務工作人員或者已經畢業的學生。交易的價格由『中間人』來根據『市場行情』確定,比如一份期末考試試卷100歐元,一份畢業考試試卷300歐元。而對於那些考試無法通過的學生來說,花上2000歐元則可以換來一張畢業證書。沒有資格入學的學生則必須要付出9000歐元才能進入大學學習。 此案一經告破,引發了克羅地亞社會的大震動。很多教育界的老教授都嘆息,曾經純潔的『象牙塔』已經儼然成了黑市,什麼都可以用錢來換。對於在案件中涉及的教授和學生,警方分別以行賄罪、受賄罪以及行為不端等罪名予以起訴。克羅地亞政府意識到,這樣的學術腐敗現象絕不是個例,而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因此很快就修改了相關法律。以前,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還是以學校自身的規章制度來規範教育者和學生的行為,但是克羅地亞政府細化了刑法中關於學術腐敗的條款,將教授出售試卷、教務人員出售學籍、畢業證等行為一一明確列出,加重了處罰力度。上述案件中的幾位曾經大名鼎鼎的教授都面臨5至10年的牢獄之災。 政府還責令教育管理部門改變管理模式。學術腐敗得以大規模進行,原因在於學校管理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發生的權錢交易採取默許的態度。克羅地亞教育部要求學校管理部門要把產生這種學術腐敗的土壤用制度的手段來消除。對於買賣試卷,一旦發現買試卷的學生,立即開除,並且通告全國教育部門,不得錄取該學生。對於試卷是否通過全憑閱卷教授一己之見的情況,學校規定每門考試的試卷在主考官批閱後必須有5%的試卷被隨機抽出,由其他教授匿名覆核,如果發現有明顯的教授放鬆標準讓學生通過的行為,學校將立即對該教授經手的所有試卷進行調查,以判斷是否存在舞弊行為。對於販賣學位證的問題,則實行以前只適用於惡性刑事案件的『無限追溯』原則,即一旦發現,不管該學生已經畢業或者取得該證書多長時間,學校都要公開宣佈該證書無效並且將該學生和出售學位證的工作人員訴諸法律。 克羅地亞媒體評論說,學術腐敗雖然涉及高智商人群,但歸根到底還是犯罪行為,只有強有力的法律打擊和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使人心有餘悸而不敢犯界,從根本上減少和儘可能杜絕學術腐敗的發生。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