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家:元宵節是中國『狂歡節』 古時曾放假十天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2-6 00:00|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365| 評論: 0|原作者: 張中江|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又到一年元宵節。民俗專家向中新網記者介紹,古時元宵節可稱『狂歡節』,曾經放假長達十天。不過由於時代變遷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今天的元宵節雖然恢復了一些舊時習俗,但已不像過去那麼熱鬧。 ...

又到一年元宵節。民俗專家向中新網記者介紹,古時元宵節可稱『狂歡節』,曾經放假長達十天。不過由於時代變遷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今天的元宵節雖然恢復了一些舊時習俗,但已不像過去那麼熱鬧。

在眾多傳統節日中,元宵節顯得有些『另類』――遊藝項目眾多且主要在夜間舉行。是夜,燈火通明、鼓樂喧天,在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頗爲少見。民俗專家認爲,元宵節可稱是全民的『狂歡節』。

不過,隨著歲月的變遷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傳統節日逐漸式微,元宵節也不例外。近年來,在政府的倡導下,不少節俗重新被挖掘出來,燈會、猜謎等活動越來越多。儘管如此,與其鼎盛時期相比,元宵節喜慶是喜慶,『狂歡』意味已經大打折扣。對很多普通的工薪族來說,元宵節當天還要繼續上班,勞累的一天與平時沒什麼差別。吃些元宵(湯圓),再把沒放完的鞭炮都放了,這個年也就算過完了。

一個本來極富娛樂性的節日,爲何在當下難以吸引人參與?中國的『狂歡節』還有可能重現盛況麼?不同的專家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

元宵節:從國家祭祀活動發展成全民狂歡節日

北京大學教授陳連山認爲,元宵節起源於漢武帝創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到東漢末年,才開始成爲節日。隋初,元宵節完全成熟。明清以來,元宵節通常被百姓當作春節的結束,因而極其熱鬧。其主要內容是吃湯圓、觀燈和娛樂遊行。遊行活動中有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抬閣等傳統藝術表演。放煙花則是元宵節的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節』從西漢的國家祭祀活動最終發展成一個全民狂歡的最大娛樂節日。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崗也表示,元宵節發展到明朝時非常受重視,曾一度放假十天。這個節也確實非常熱鬧,放燈、放煙花等都是一般節日所不具有的。

而今元宵節爲何沒有了『狂歡』

王崗認爲,和其他很多傳統節日類似,今天的元宵節之所以顯得沒那麼熱鬧,可能是由於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了,對於節日的感覺也越來越淡。還有一方面的現實原因是,元宵節沒有假期,大家都忙著上班。在他看來,如果過節又不放假的話,就沒什麼意義了。

陳連山表示,元宵節習俗傳承上出現一些波折,有歷史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且,夜間人群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幾年前的北京密雲燈展踩踏事故就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那麼,這個節日還能否再重現昔日的繁盛?陳連山認爲,現在元宵節的活動已經多起來,很多習俗也恢復了,光北京就有好幾個燈會。全國範圍內,他認爲也有做得比較好的例子,比如河南洛陽的燈會能夠盈利,山西柳林的『盤子會』和南方的『燒瓦塔』等群眾參與性都很強。不像現在有些地方政府主導的元宵節活動,觀看的人還沒有表演的多。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