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主任普學旺近日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高興地披露:長達500萬字的【雲南少數民族敘事長詩全集】(上、中、下)書稿已經交付出版社,即將出版;【羅平曆算大典】(上、中、下)的翻譯任務全部完成,書稿即將出版;【雲南少數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的工作全面啟動……這些是雲南省搶救整理少數民族古籍的又一批新的喜人成果。 2011年,雲南省投入11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省內少數民族古籍的搶救保護。普學旺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支持下,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確保專款專用,按照『救書、救人、救學科』的原則,去年圓滿完成了以下搶救整理任務: 徵集搶救少數民族古籍766冊(卷)。其中徵集搶救西雙版納傣族貝葉經80冊,棉紙經150冊;徵集搶救德宏傣文古籍360冊,搶救金平傣文古籍5冊;徵集搶救瑤文古籍80冊,瑤族古代書畫30余幅;徵集搶救彝文古籍61冊。 培訓民族古籍傳承人。在新平縣舉辦了第一期民族古籍傳承人培訓班,培訓民族古籍傳承人和民間藝人60多人,為提高少數民族古籍傳承人的文化水平、加強民族古籍保護和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民族古籍工作數碼化進展順利。通過採購8台電腦拍錄和數碼化處理少數民族古籍珍本660冊(卷),還啟動了『雲南民族古籍網站』建設。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世居少數民族眾多,彝族、白族、傣族、納西族等先後創造了古滇、南詔、東巴、畢摩、貝葉、銅鼓、稻作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些少數民族有的用古老的民族文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獻古籍;有的靠口耳相傳,產生了獨特的口傳古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遺產。 據了解,隨着【雲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的貫徹落實,少數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截至目前,全省已搶救保護少數民族文獻古籍3萬餘冊、口傳古籍1萬多種。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