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一枝紅梅報春來 中華詩詞吟唱會亮相首都文藝舞台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2-3 00:00|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401| 評論: 0|原作者: 蔡世平|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2 月 1 日 晚,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詩詞吟唱會亮相首都文藝舞台,給節日的北京帶來了久違的中華詩詞藝術享受。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承辦的『中華詩詞吟唱會』在北 ...

21晚,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詩詞吟唱會亮相首都文藝舞台,給節日的北京帶來了久違的中華詩詞藝術享受。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承辦的『中華詩詞吟唱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詩詞界代表和中小學生等近四百人觀賞了有著名表演藝術家、歌唱家、詩詞家、中小學生參與的古今優秀詩詞作品吟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等領導和嘉賓一同觀賞。

紅梅一枝報春來。由曹燦、方明、沈力、陳鐸、虹雲、高育發、殷之光朗誦,劉長瑜、楊春霞、李元華演唱毛澤東詞【卜算子・詠梅】拉開了吟唱會序幕。16位活躍在文藝舞台的表演藝術家和歌唱家競相獻藝,詩詞作者一展風采,中小學生雀躍登台,吟唱會異彩紛呈、高潮迭起。他們或放聲高歌,或低吟淺唱,聲情並茂地把既豪放又婉約,既深邃又空靈的中華詩詞藝術,表達得酣暢淋漓,迴腸盪氣。觀眾享受到一場堪稱豪華的中華詩詞藝術盛宴。

中華詩詞踏著時代的腳步走進民族的心靈。男女聲二重唱李元華、曲學選的蘇軾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金色的聲音穿越時空,引人們發思古之幽情。殷之光朗誦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鏗鏘有力、撼人心魄,仿佛陳老總滿身風煙,來到跟前。陳鐸、高育發朗誦聶紺弩反映北大荒生活的七律【挑水】和【地里燒開水】,透出絲絲苦澀,使人們感受到一代知識分子特殊的心路歷程。而青年歌手申璐硯演唱紀寶成詞【念奴嬌・夢回揚州】,則江南春汛,漫溢心頭。

吟唱會主要由演唱、朗誦和吟誦三種藝術形式組成。朗誦是西方傳過來的語言表達藝術。而吟誦,則是中華詩詞的一個優秀傳統。近代以來吟誦逐漸衰微,並有消亡的危險。它已引起文化界的關注,特別需要搶救和培育這一古老的文化生態。年近九十高齡的葉嘉瑩先生是飲譽海內外的詩詞名家,同時也是一位詩詞吟誦家,四歲時即隨父親吟誦李白的【長干行】。她一生致力於中華詩詞研究、創作與傳播。這次專程從天津趕來,獻上高古醇厚的吟誦作品。不少觀眾第一次享受到詩詞吟誦帶來的愉悅與快樂,同時亦被葉先生的詩詞情懷深深感染。

吟唱會上孩子們的節目特別引人注目。【心靈對話】是人大附中於樹泉和金豆豆的師生唱和作品,反映了老師激勵學生,學生回報老師的感人故事。人大附中合唱團的60位學生集體演唱了這兩首七律作品。師生之間一唱一和,一字一句,一聲一調,感人肺腑。北京實驗二小的23名小學生用稚嫩的童聲爲觀眾演唱了【明日歌】和【登鸛雀樓】。古老詩歌激勵人們珍惜光陰,用功向上,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觀眾從孩子們的深情吟唱中,感受到詩詞文化在今天培養青少年美麗心靈的特殊作用,倡導中華詩詞進校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吟唱會在王立平和吳碧霞合唱的【大海啊故鄉】中結束,觀眾久久不願離去,期待再次觀賞高水平的中華詩詞吟唱藝術,希望中華詩詞吟唱這朵藝術鮮花越開越艷。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