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奕奕的美猴王,飄逸脫俗的仙子……在南開大學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一套正在創作中的【大鬧天宮】數字連環畫將國畫的筆墨情趣與現代數碼技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目前,該研究中心的中國畫作品已被國外藝術網站大量轉載。 『走在文化傳承創新的前列』――這是南開大學給自己設定的使命。從課堂教學到學術研究,從營造校園氛圍到推動國際交流,南開大學着力引導青年學生做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擎旗人。 發揮學科優勢 讓傳統文化歷久彌新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葉嘉瑩用一段韻味悠長的吟誦,為南開師生再現了我國古代典籍中所描繪的餘音繞樑之美。 這是2011年3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與研究』開題論證會上的一幕。由87歲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擔綱的這一項目,將吟誦傳統作為獨特的文學現象進行搶救、整理與研究。在南開,像這樣以傳統文化為研究對象的課題還有很多…… 南開大學在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有着顯著的比較優勢,近年來,該校整合研究資源,承擔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項目,在國家和地方文化創新體系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對待傳統文化,南開學人並不盲目接受,而是始終保持應有的獨立、冷靜。歷史學院劉澤華教授認為:對待傳統文化要在分析、再創造中吸取養分。 創新教育教學 讓傳統文化後繼有人 『現在我對歷史有了更加鮮活的認識!』參加了南開大學去年暑假歷史學夏令營的高二學生郭菁睿興致勃勃地說。 聽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孫立群教授講解『西晉興亡史』,參觀石家大院感受天津民俗文化的脈動……高中生們睜大好奇的眼睛,享受着奇妙的歷史文化之旅。 為使研究和傳承傳統文化具有人才基礎,南開大學從2009年開始,陸續開辦了哲學、歷史夏令營,培養中學生對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的興趣,從中選拔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有潛力的學生到南開深造。除了專業課、必修課,南開的學生們還會驚喜地發現,許多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可供選修:『儒學導論』、『國學經典導讀』、『中華傳統藝術』、『唐詩欣賞』等數十門課程,讓他們在中華文化的浩瀚海洋中盡情暢遊。 著名京劇演員馬少良一段唱念做打,博得了台下陣陣熱烈的掌聲。這不是在京劇演出舞台上,而是在南開大學『京劇與戲曲文化』課的講堂上。主講教師陶慕寧教授說,這門課的期末考試是要同學們去劇院聽一出京劇,親身感受這一國粹藝術的魅力。 營造校園氛圍 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在南開大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傳統文化同樣佔據着重要位置。 由學生創辦的『南開大學國樂相聲協會』成立已近10年,每學期都會舉辦多次相聲專場演出。 今年,『國樂』創始人之一、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的學生於丹已完成了博士學業。『有人認為,聽相聲很傳統。其實,藝術形式不論新舊,傳統文化獨有的魅力會讓人思想更開放、審美更理性。』於丹對此體會頗深。 詩詞、書法、國畫、古琴、龍舟……在南開,各種研習傳統文化的學生社團不僅將愛好者們聚集在一起,也為大學校園文化增添了一份典雅厚重。 除了學生社團活動,南開大學也在精心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定期舉辦的【牡丹亭】等傳統經典劇目演出和『中華誦』經典詩歌朗誦會,拉近了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連續多年舉辦的『南開之光』文學藝術節、歷史文化節、哲學文化周等已成為校園文化經典品牌,受到師生的歡迎。 推動國際交流 讓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日前,由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與烏克蘭基輔大學華文學院共同創建的『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中心』在天津古文化街成立。『我們希望留學生們能在這裏畫一幅國畫、聽一曲古琴、唱一出京戲,親身感受中華之美。』中心主任、漢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王立新說。 南開大學在對外交流與留學生教育中,格外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積極參與『文化走出去』工程。目前該校已承辦了美國馬裏蘭大學、葡萄牙米尼奧大學、日本愛知大學、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等7所大學的孔子學院,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 2009年5月,南開大學建立了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為國家漢辦舉辦了17期孔子學院校長、教師、志願者培訓班,受訓人數超過2000人。近年來,該校師生先後參加了西班牙漢語年、俄羅斯漢語年、美國馬裏蘭大學孔子學院紀念大會、葡萄牙米尼奧大學首屆金秋文化節等重要國際交流活動,以精彩演出向海外展示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說,作為一所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高校,南開大學將以改革攻堅的精神,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在服務文化發展繁榮中的積極作用,積極承擔起推動文化傳承創新、服務文化改革發展的歷史責任。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